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我的母亲,她是我最重要的人。
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人,即使搬到了城里多年,都改变不了她根深蒂固的习惯。
她喜欢种菜,不论是租的房还是买的房,她总能最快的在新家的周围找到一小片土地,来纪念她的农家生活。记得我们的墙根处,她支上两根木棒,过一段时间,小小的丝瓜滕就顺势爬上来了,到了夏天总能看到大大小小的丝瓜在上面垂着,还能偶尔吃上几顿辣椒炒丝瓜,那黏糊糊的菜汤配着刚蒸出来的馒头特别的香,至今回味无穷。就连现在寸土寸金的年代里,她还能在自家的阳台上弄上几个花盆,不种花草,种的却是香葱辣蒜。每次小外孙去的时候,她总是拉着小外孙:“走,我们去摘菜,给俺达(“达”是儿子的称呼)做饭。”两个人就有模有样的向阳台走去。有了土,她才觉得有了根,才有了家。
农村给了母亲勤劳的性格,这是我做不来的。
刚搬到城里时,我八岁,弟弟四岁。家里四人的生活起居全是母亲一人照应,吃、喝、做、洗、刷……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即使后来她也干上了繁重的工作,即使后来我们都长大了,她一如既往的照顾着我们。
母亲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但她本性里却知道什么对我们好。
她从不因为学习的问题而责备我们,当然这是由父亲主管的方面,她也不过问,但她总是无声的用行动告诉我们:一定要学习好,不然对不起妈妈!她没有刻意培养我们任何课外兴趣,但是,只要我们喜欢做的事情,她总是默默的支持。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爱用布做东西,又因性格急,总想用缝纫机,可缝纫机不是一个小孩子容易用好的。每次好好的机器让我用过几分钟后,就不再动了,结果东西一收就跑了。
过几天母亲就说:“又用我的机器了?”
“我缝了个***。”
妈妈总会再说几句简单的用法,让我下次用的时间可能长一些。就这样一来二往的,缝纫机在我手里还是很有用的。
小时候的孩子都喜欢画画儿,我也不例外。妈妈只上了两年小学,自然没学过什么美术,可她在乡下学着一手好刺绣,画些花、鸟、鱼、虫是不成问题的。我小时候的画儿就是从妈妈这儿学来的,一至到现在还喜欢。
母亲疼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我做了妈妈之后才真正明白的。
每到放假我就带着儿子去看母亲,她总是接管我对儿子的一切工作,先对我说一句:“你去睡吧!”或是“你出去转吧!”最初我以为母亲是对小外孙亲呢,后来才知道很大的原因是怕我累着。不用我说一句话,她知道,我平时又上班,又看孩子有多辛苦。母亲这里也成了我真正放假的地方。
母亲是我的安全港。
小时候,只要妈妈在身边就能睡的很香;
放学后,只要妈妈在家里就觉得很舒服;
长大后,只要得到妈妈支持的事情,就会很安心;
结婚了,只要回到妈妈那里,就会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