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难事很多,人际沟通算得上是一件了。人际沟通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非常复杂和艰难的事情。人际沟通不善导致关系紧张、事情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对陌生人或者不太熟悉的人,沟通失败导致的伤害令人沮丧,但大都远没有亲密关系中沟通失败对一个人造成的打击和持续伤害来得严重。
对于儒家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人来说,我们喜欢说话含蓄,不偏不倚。等级制度、尊卑思想、孝道文化里不合理、不科学的、封建的思想内容,即使在辛亥革命一百多年后依然影响着我们的家庭文化和育儿观念。可以说,我们的许多家庭,物质条件已经非常现代化,但思想的现代化却还没有完成,这是形成我们国人人际沟通困难的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原因,除此之外,现实的趋避冲突也是一个直接原因,趋向有利的,回避有害的,当然,这是生物的本能,无可厚非。而关键的,对利与害的衡量就涉及到复杂的因素了。而衡量的过程就凸显出了一个人涵养、学识、价值取向、性格等方方面面。
影响人际沟通的性格因素中,自恋的性格对沟通的破坏与伤害比较隐蔽且不容易觉察理解。性格自恋分健康的自恋和不健康的自恋。不健康的自恋者特别喜欢玩“投射和投射性认同”这一作茧自缚的孤独者心理游戏。“投射”的意思是指,把自己的想法、感受投射到对方身上。比如,在亲密关系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我爱的人爱我,因此他应该懂我”。说实在,对方不是我们肚子里的蛔虫,他怎么可能完全理解我们呢?如果我们静下来问下自己:“你了解你自己吗”,其实就会发现,我们连自己对自己都不完全理解呢!因此,要求对方懂我们,特别是完全地懂我们细腻的所思所想,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美好幻想了。恋爱中的一见钟情式的知己,更多地是比较相似两个人玩“投射与投射性认同”的游戏。
如果不能如实告诉对方我们真实的感受,就不要过多的指望他人能理解我们。这对于在亲密关系中也是如此。父母动不动就说“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还不理解你?”其实这样说对子女心理伤害是非常巨大的。这样说言外之意就是,我不信任你,你还不能辩解,这必然造成孩子心理委屈,并集聚愤怒情绪,久而久之,亲子沟通就出现问题。为何我们身边特别容易听到不赡养父母,甚至打骂父母的事情?从亲子沟通角度看,这与父母与子女的不善沟通,缺乏直接交流与表达感受有关。孩子小,无力反抗,他只能把这种委屈、失望、愤怒的情绪积压起来,父母老了,就到了他反击的好时机了。不得不说,这是父母自己种下的因,老了就摘因上结的果啊!
在心理咨询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抑郁症患者特别喜欢用这种投射和投射性认同策略:猜对方会怎么想或者投射自己的想法给对方,然后自己就认为是那样子(投射),更奇妙的是有时候亲密关系的另一方会微妙的(无意识)认同,然后抑郁症患者就更加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这整个过程就是投射性认同。比如有一对夫妻,妻子觉得丈夫心高气傲,瞧不起自己,因此就生气起来,丈夫觉得委屈,暗暗想,我这么委曲求全照顾你,你都不领情,哼,凭什么都要我来理解你?结果关系越来越僵,这种情况下,妻子更加认为自己想法是对的,就是丈夫心里没有我,心高气傲!妻子通过做心理咨询后发现,原来一直都是自己在瞧不起丈夫!
抑郁症患者还有一点,就是特别容易放弃,如果不被理解,就容易回避话题,有时会感觉到舌头打结或者烦躁,甚至感到受人利用,生出绝望情绪。这其实是一种丧失功能的思维障碍。是一个人玩“投射与投射性认同”游戏的时间太长导致大脑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因此抑郁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改变这种“猜”的方式,学会“直接交流”,把自己的想法与感受直接告知对方。坚持做“直接交流”的谈话方式,能调整大脑感知方式。
抑郁症患者在具体人际沟通中,试着慢下来,适当减缓语速,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感受上,说话时启用第一人称“我”来直接表达感受、想法。交谈过程中调动觉察,和谈话者探讨谈话方式,尽量用及时作出反馈,比如多问:“我正确理解你了吗?我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吗?你给我的信息好像不一致,所以我不知道如何回应”。这些做法可以用在所有亲密关系的人际沟通中。(2015年10月17日星期六华生写于广州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