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亲见,你一定想像不出一个人的样子;若非亲历你一定体会不到别人的痛苦。是的,当我们心存不忍劝告别人要坦然面对生活时,很难认识到别人从痛苦中转身的艰难。
那些基于过往的经验的劝告,在很多时候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于人的漫长的一生,因为一句话、一件事、一篇文字而得以习惯的改变,毕竟是少数。人性在各具特点的环境下磨砺,有着各自的运行轨迹。
只是,无论如何,任由命运的绳索将自己囚禁在孤独的暗角,是不明智的。
每个纤弱的生命都渴望发生灿烂的光辉,就如同每株幼小的树苗都渴望抵抗暴风雨的摧残。强大,是生命的本能需要。
在我们为之慨叹的历史长河中,那些被我们记下名字的人们,在大多数时间里被我们下意识地效仿,我们为之惊叹,为之仰慕,但往往,因为并非亲历而忽略了他们的光环下那些耐人寻味的细节。正如同我们唾弃那些堕落的灵魂而大快人心后,却很少去关注他们跌落的轨迹。这种现象演化成了一种常规的习惯:在应付别人的目光时,形象不容许有改变。
这种几成定势的行为,根源在哪里?
有很多奇怪的词汇里包含着待解的谜团,比如“享受孤独”。这是一种奇妙的感受,为什么很多人在这种各本应痛苦的感受中得以欢欣?这并不是一种自欺欺人的错觉,恐怕并非一句简单的“时髦”可以解释。深层的动机应该来自环境的胁迫,就如同那些冬眠的动物,当它们不足以抵抗严寒的侵袭时,唯有相离,唯有在广袤的沉寂中得以慰藉。人类的行为是多么的相似啊,当喧嚣扰动心灵极度不安时,心门就会无意识地关闭,而后在寂寞中平复,感受到难得的欢畅。这并不怪异。
不过,人类所谓的高级思维有时却害了自己。当动物们在身体反应的刺激下被春天叫醒时,很多人却任由思绪滑向孤独的泥潭无法自拔。那个时候,孤独就不再是一种享受,取而代之的是焦虑与抑郁。
人性初时的勇气或许就是这样陷入困惑的。
我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有极大的韧性,即便痛苦长久的折磨也不至于叫出声来。这种韧性与其所说是精神的力量,不如说是对自己的残忍。一个人默默地忍受无边的孤独,却不愿意抚平滴血的伤口。我们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前提下,被颂赞为“强大”的,只能被称为貌似。
当我们的内心填满了这些“貌似”的东西,一切将脱离我们的意志,即“痛苦中痛苦下去”。那些本来可以战胜的恐惧,因为不当的思考,被放大成不可战胜的假像,事实就是这样的悲哀。
如若上天要将所有的悲伤强加给我们无辜的生命,我们有没有权利问一句:这是为什么?事实的真相是,悲伤与生命结伴同行并非偶然,我们要做的,是要拉上另一位不可或缺的伙伴,喜悦。上天给我们两个伙伴都不能忽视,一个会粘着你,另一个会在你不经意间溜走。生命与这两个伙伴一路同行,才会显出斑斓的色彩。切记,切记。
相较于自由,没有更让人激动向往的。活在没有阳光的内心世界,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囚禁。我们为什么要因为强大而放弃自由?我们为什么要忍受痛苦去搏得别人的颂赞?我们为什么要因为一些虚弱的东西而摧残自己?扯下那些没用的遮拦,沐浴阳光的心灵才能得到欢欣和鼓舞。
坦然是一种勇敢,每个人都有那种与生俱来的无畏的勇气。请不要说已经忘记:
初生时,我们是那样柔弱,然而我们仍然能赤裸着身躯,用高亢的声音向世界宣告自己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