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 宋襄公打败仗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伐郑,在涿河之滨与精锐强大的楚军遭遇,一场血战正在酝酿之中,宋军先到一步,已经排成战列,剑拔弩张。
此时,楚军兵马还在乱糟糟地渡河。右司马子鱼一见,连忙跑到宋襄公面前说:“两军相比,敌强我弱。兵法有云:兵半渡可击之,现在趁楚军立足未稳,我军乘虚猛攻,定能以少胜多,打垮楚军。”
宋襄公捻着胡须慢吞吞地说:“你急什么?寡人听说有道德的君子不杀害受伤的人,不抓白头老者,不乘人之危,推人于险。楚军还未站稳就打,这违背仁义!”于是就不听子鱼的话。
没多长时间,楚军的兵马一船一船地登陆,摇旗列阵,喧呼可闻。右司马急得流着汗,苦苦劝谏要大王为人民着想,不要怕什么背义以误国。
宋襄公不耐烦地把眼一瞪斥责道:“滚回队伍,再说一句就按军法从事!”
说话之间,楚军战列已毕。宋襄公方才下令鸣鼓出击,只听杀声陡起,楚国大军像山呼海啸一般掩杀过来。宋军魂飞魄散,大败而逃。
宋襄公在乱军之中屁股也挨了一箭,不到三天就一命呜呼了。
【感悟】
战争是对付敌人的,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人残忍。
故事2 老僧纵虎
从前,在太行山天井关西边十里处,有一座用茅草搭成的僧房,房里住着一位老和尚。
有一天,老和尚下山化缘经过一条山间小路,看见有一只虎崽像小狗那么大,折断了前腿趴在地上,由于饥饿,嗷嗷待哺。老和尚非常可怜它,又因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所以就把小虎抱在怀中,带回住处饲养。
老和尚吃素,没有肉食喂它,只好给它粥饭吃。小虎因饥饿得厉害,见到粥饭也不挑剔,总是饱食一顿,后来渐渐地养成了吃粥食的习惯。
老和尚非常喜欢小虎,小虎跟老和尚也非常亲昵。平时老和尚外出,小虎就跟在身后;老和尚在家,小虎就依在他的膝下陪伴。不管老和尚在哪里,小虎都步步不离左右。
两年过去了,小虎越来越强壮,现在它已经成为一只成年的老虎了。小虎虽然长大,但温顺的程度却仍然和从前一样。因为它一条腿有些瘸,人们称它为“跛脚虎”。
不光对老和尚,小虎对过往的客人同样是非常亲密,没有一点威胁人的行为,所以远近的高僧都推崇老和尚是驯虎的能手。老和尚也欣然接受,以为老虎对他友善。
有一天,老和尚带着虎出远门,走到天井关,突然流起鼻血,淋漓不止。老和尚怕鼻血弄脏了地面,于是用脚尖点地,向虎示意,让它去舔吃。虎接到指示后就去老和尚的脚下舔血,虎舔到人血,觉得特别香甜,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东西,可吃在嘴里,又觉得太少无法解馋。它的兽性在鲜血的刺激下逐渐恢复,终于它按捺不住了,突然扑向老和尚,咬断他的脖子,把他拖到山涧中,吃了个一干二净。
这只虎饱餐一顿过后,尝到了人肉的甜头。从此,它不再吃别的食物,整天蹲在路边,专等行人经过,它好扑食。
来往过客被老虎伤害的甚多,每到太阳偏西时,人们就互相告诫:“停止行路。”人们议论说,太行山的老虎吃人成性都是那只瘸虎扇动所造成的结果。
【感悟】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品质恶劣的坏人不应该有怜悯之心。
故事3 父子性刚
父子俩,性格刚烈,不肯让人。
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派儿子入城买肉。儿子提着肉回家,将要出城门,正巧一个人迎面走来,两人不肯相让,横眉竖眼,挺着身子面对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久。
父亲见儿子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就去寻找,看到这种情景,就对儿子说:“你暂且带着肉回去陪客人饮酒,由我跟他对站着,看谁站得过谁!”
【感悟】
人与人之间,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相互谅解,退后一步天地宽;倘若使气斗狠,对谁也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