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友是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主管检验医师,作为南山区义工联助老服务组组长,加入义工联12年来,他把所有服务对象当作自己的父母一般去照顾。“深圳有很多需要关爱的空巢和患病老人,我能做得很少,仅仅是让他们知道他们在这个世界并不是孤单无助的。”
悉心陪伴外籍老人的最后5年
2007年底,年过八旬的澳大利亚籍老人比尔带着患小脑偏瘫的妻子巴布思来南山医院求医,当时正在医院做志愿服务的陈志友留意到这对外籍夫妇,语言不通,在中国没有亲朋好友,经过几次接触,陈志友决定成立一支专门照顾这对夫妇的志愿者服务队,把夫妇俩列为助老组服务对象定期探望。
作为一名医师,陈志友明白,对于病人而言,很多时候陪伴比治疗更重要。耐心地为老人翻译用药说明书,陪老人散步聊天,给老人按摩擦脸……只要一有时间,陈志友都在医院陪伴和照顾比尔夫妇,让他们身在异国也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
让比尔和巴布思老人想不到的是,他们的60周年结婚纪念日被一位中国义工记在心里,并在一群中国义工的陪伴下度过。2008年11月9日,陈志友早早准备好鲜花和蛋糕,和医院工作人员、义工布置病房,冰冷的病房变得暖意融融,比尔夫妇在温馨的气氛中度过一个难忘的结婚纪念日。
对老人们细致入微的照顾,陈志友坚持了5年,直到2012年巴布思老人去世。“可能由于自己的父母去世得早,我把每个老人都当作自己的父母去对待,用真情和真心去照顾他们。”陈志友对记者说。
每个星期,陈志友要探访多位空巢患病老人,每个老人的情况他都了然于胸,发生突发状况他都能从容应对:家住南头的陈婆婆走路摔伤了,手肿得厉害,陈志友马上和探访义工把陈婆婆送到医院,自己掏钱给陈婆婆看病;家住西丽白芒村的张伯患有高血压,需要常年吃药定期检查,陈志友带张伯去医院做身体检查看专科医生,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案,利用进社区探望的时间给张伯送去药品并监测病情。
“为老人服务时,我的内心是饱满的”
“探访照顾老人已经成为我的生活方式了,这几年,我减少和朋友的聚会、出游,把时间放在做义工上,我觉得很值得,内心是饱满的。”从一名普通的义工成为如今数千名义工的管理者,陈志友认为,照顾老人除了要有一颗勇于奉献的真心,更要掌握“技术”。
“从如何与老人交谈、如何发现老年人的喜好、如何应对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与老人接触该注意什么,到老年人保健按摩手法……这些都需要从大量的实践中学习、提升。”陈志友说,每位老人的脾性不尽相同,要通过慢慢地观察和相处才能了解。
去年3月,南山区团委、区义工联联合区慈善会启动了“关爱老人共同守望”爱心助老服务项目,陈志友带领义工们走进南山区30位困难老人家里,每天中午为他们送去温暖午餐,每周给他们配送一次爱心水果,根据困难老人实际需求,定期上门提供心理慰藉、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应急救助等志愿服务。
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天,陈志友都召集义工前往西丽颐老院,陪老人们聊天唱红歌,教他们学习电脑,和他们一起下棋、打桌球。由于西丽颐老院老人比较多,陈志友提出由老义工带新义工结对探访老人。“1+1”以老带新的模式收到很好的效果,大批义工积极加入助老队伍中。同时,陈志友还策划推出了“爱心助老学习基地”义工培训交流活动,为新义工培训和义工交流创造了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