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一姐董卿闻名遐迩,家喻户晓,其实董卿的素颜照并不美。而在她央视主持节目时,董卿的外貌却焕然一新,处处展现她的学识和才华,但在我的印象中董卿有着女神之神韵。
特别近一段,非常喜欢中央台举办的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尤其是董卿的主持及嘉宾的点评,更加了解了诗的立意及深邃的意境,令人受益非浅。尤其是董卿的主持,大气、高雅、得体,语速适中,话语温暖,这种内在的美丽是特有的,套用一句论语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董卿也是一样,喜欢她,热爱她,但内心永远尊重她,她值得尊重。
当然董卿也有一些负面新闻,但多年来,她以儒雅的、特有的女性的坚强、睿智和温柔,展示了自己,征服了观众,其负面新闻不攻自破,即使有,也无伤大雅,正所谓的瑕不掩瑜。
尤其是诗词大会,与选手和嘉宾交流时,诗句出口成章,随手拈来,谈笑风声,一颦一笑,抬手投足,无不透着高雅,令人赏心悦目。正应了一首诗:外表再美也会褪,只有那自身修养和内在的美啊,才是那涓流不息的甘泉水。董卿是也,其为大美哉。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所谓一见钟情,弄不好就会成为一见钟烦,为什么,就是因为外表虽然光鲜,没有素质,没有文化,粗俗大嗓,所谓的美会很快褪去;而有修养的女性,温文尔雅,落落大方,其内在的美持久释放,其美远胜金玉其外之人。
董卿,就是金玉其内之人,貌由心生,观其容可以肯定其内心也一定是善良的,可谓是表里如一,其美,不会随岁月而稍逝,会愈显成熟、端庄。
董卿,因较真而美丽
霸屏春晚十几年,董卿央视一姐的江湖地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她主持《中国诗词大会》时展露的才情惊艳了中国。
她跪地采访96岁的翻译家爷爷的恭敬让人赞叹。
饱腹诗书,气质如兰,世人给予她不能再多的溢美之词。
她却淡然处之:“不要因为一档节目的火爆,就把人神化了”。
从不上位宣传,从不过度曝光。
对私生活更是三缄其口,和富商密春雷隐秘结婚最近才被曝光。
董卿有个“辛苦”的童年。
她必须要做同龄人中最优秀的孩子,才能面对父亲的“厚望”。
父亲不准她留长发、每天不能在家照镜子超过一次、不能穿花花绿绿的衣服。
每个中学假期,她都被要求出去打工,当营业员、宾馆清洁工、广播员。
回到家要抄成语,背古诗,熟读国内外的经典名著。
年幼的她萌生了当演员的梦想,可父母坚决反对,父亲愤怒地怒吼,甚至打她。
一向乖巧懂事的董卿却没有妥协。
“我也不甘示弱,对父亲迎面而来的拳头进行反击”。
演员之路并不顺遂,机缘巧合成为了主持人。
小时候似懂非懂背下的诗篇,经由岁月的沉淀,化作了董卿的内涵与气质,回报了她。
也许,这也是“虎爸”留给她的,最深沉的礼物。
她一直是个较真的的人
那些台上的从容优雅、信手拈来都是用较真换来的
据说有次春晚上介绍马东时,她口误说成了“马先生之子马季”,哭了三天
她曾在大年十三给设计师打电话,要求修改镶着一百多颗钻的礼服上的其中2颗小钻的位置。
节目录制的后台,等待的间隙里她怕把礼服坐皱了,就跪在椅子上。
有次录制节目的现场,她失足摔下舞台,髌骨受伤后,被送往医院,还要拿着台本和题库走。
主持《中国诗词大会》时,她的背包里始终有一本新华字典。
担任《朗读者》的制作人,她更是经常7点多钟坐下去,一直到凌晨两三点才离开椅子
除了喝水、上洗手间,完全沉浸在台本当中
在一次对她的采访里,谈到一路走来的艰辛时,她引用了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做了回应:
“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
腹有诗书气自华,董卿生于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能只靠吃饭活着。
中学的时候,她三五天就能通读一本书。《红楼梦》、《基督山伯爵》、《茶花女》等国内外名著都在她的书单里。
她现在每天睡前都会读一个小时的书,这是她多年保持的习惯。而手机、ipad是不拿进卧室的。
而如今,她还时长怀恋着学生时代,夏日午后,知了叫着,阳光透过树叶灿烂地照下来,美得让人想痛哭一场。
那种安静、知识的浸润,是影响终生的。
她偏爱托尔斯泰,对俄罗斯艺术情有独钟,爱这个充满苦难民族的深刻而厚重。
她欣赏苏东坡,随着年纪渐长,也爱着杜甫、陆游,爱他们无奈过后的那种力量。
她说,“阅读的乐趣在于,它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让你知道你的渺小,知道在历史长河中,或者站在全人类的角度看,很多东西是不必在意的,它让我们能变得更聪明一点。”
一四年她中断主持的工作,去南加州大学访学一年。
扔掉名牌包,扔掉化妆品,拼弃掉所有光环,换上学生的衣服和书包,
她再一次沉浸下来,为自己充电。
她说,什么方式让自己能有一个恒久的创造力呢?
我觉得学习是唯一的途径。
我一定要停下来,哪怕这个停止显得有点像急刹车,刹得人咣当一下,自己的脑门都磕个包出来,但也必须要停下来。
她的魅力大约不仅在于颜值、才情和人品,在于她永远较真,她永远知道自己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