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众国学 00:00 02:47
什么是成功?东方与西方有着不同的答案。
从《谁动了我的奶酪》到卡耐基的情商,从狼性管理到股神巴菲特的理财,西方人眼中的成功,将经济价值放在人生的首位;东方人也爱钱,但在五千年文明的熏陶里,更注重包括经济价值在内的综合价值。在《吃透曾国藩》的自序里,将提升综合价值的方法总结为两个字——修身。
修身是中国式励志的主题
曾国藩出身农家,无权无钱,但凭借自身的努力,从社会的最底层做起,一路青云直上,位极人臣;虽身居高位,依然保持着勤俭、公廉的优秀品格,从而能够全身而退,为后人留下一段官场佳话。曾国藩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不仅是官场中人的励志教材,更是普通百姓的奋斗蓝本,流传至今的《曾国藩家书》,可谓“齐家”的宝典。
人生不能重来,成功不能复制,一个正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习惯,却让人终生受益。“吃透曾国藩,人生必不凡”,在曾国藩不同寻常的成功轨迹背后,必定蕴含着非同一般的生存智慧。如何将古人智慧“移植”到现代人的生活、工作中?《吃透曾国藩》一书,其价值正在于此。
“抓紧借钱”、“送礼是必要的”,一看标题,就忍不住要读下去;也只有将古人语言真正“吃透”,方能用现代语言一语中的。更进一步,如果只限于标题上的“眼球效应”,没有内容上的继承与创新,却也有华而不实、落于俗套之嫌。如同在西方芭蕾与东方京戏之间来回穿越,稍微把握不好,就难免变得不伦不类。这里就涉及到从古代到现代的思维过渡问题。
曾国藩所著所言,大多源自四书五经、经史杂说等各类典藉,将他说过的每一句话都照本通译,无异于通读古藉经典,这对于译者、读者来言,都需要相当大的精力与智力。《吃透曾国藩》则化繁为简,另辟捷径,只选取曾国藩格言中200句经典中的经典,以专著理论为基础,以各家学说为延伸,加以自己独有的观点,让读者看到一个不同角度的曾氏理论,让致力于曾氏研究的文学爱好者、商界精英,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今人与古人的对话
学以致用。《吃透曾国藩》不同于学术专著,更不同于文化快餐,以作者近二十年的国学修养、和对曾国藩修身理念的痴迷研究,结合自己的从政、经商实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立体化的阐释,将一个高高在上的朝廷重臣,还原为一个近在眼前的一家之长,将汗牛充栋的古文经典,转换为通俗易懂的生动案例,用现代人的视角,解读古人的智慧,让人耳目一新。对于许多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来说,通俗性、生动性是吸引眼球的第一要素,许多长篇累牍的国学典藉正是因为缺乏了像《吃透曾国藩》这样的“眼球效应”,才不被新一代的年轻人所认可。
书中的主人公是曾国藩,但作者又在诠释曾氏言论的过程中,适时融入了《论语》、《周易》、《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等国学经典言论,使读者不只局限于和“曾国藩”一位古人对话,而是在一定层面上与多个时代、多个类型的古人对话。在书中,这些古人的一笑一颦、一点一滴俯拾皆是,成为生动深刻的点睛之笔。比如在“在什么叫老练”一文中,引用了《孟子》中的“盈科后进”一词,用水流比喻做事,用以表达“做人做事要踏踏实实,顺乎自然,一步一脚印”的思想;在“如果不得志”一文中,引用了《道德经》中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来揭示古今之人都要面对的现实:“在天地命运跟前,个体的人就像一只用草扎成的狗一样被漠视”;在“修身从与身边人搞好关系开始”一文中,引用《论语》中的“修己以安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与曾氏的“古来无与宗族乡党为仇之圣贤”,从两个不同角度,来阐释君子、圣贤的基本标准:“做一个让老人放心、让朋友信任、让少年敬重的人,这就是圣人的追求”,“使人安静、安稳、安居、平安,使大家和谐美满,这就是君子要做的事”。
复古的语言,与新潮的语言,是完全能够以一种特殊的翻译手段,得以和谐统一。如在“细节决定成败”这一流行词作为标题之下,可以有一句极其切合主题的“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出自《中庸》),包含着更为深邃的内容;如在“合格的职业经理人”这一现代专业词语下,可以借鉴古人选将用才之道,“凡将才有四大端: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识,四曰营务整齐”(出自《曾国藩家书》);如在“圆滑是一种境界”这一颠覆传统价值观的题目下,可以在《唐语林》中找到“圆滑”的古代正面例子——苏东坡的十世祖苏味道;更如在“我思故我强”这样由西方文化延伸而来的词语下,可以有与之对应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中庸》)东方治学理念。
就像是要找到一条最近的上山之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就是要找到一种最贴切的现代语言,直抒古人的胸臆,读《吃透曾国藩》,虽然作者无数次在古今中外之间穿越,但丝毫感觉不到蹇涩拼接之痕迹,其中缘由,也许就是找到了一种最好的翻译语言与翻译形式。
不同人、不同人生阶段的成功范本
一个人在社会中需要生存下去,就离不开学习,有学校里的书本学习,更多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习。俗语讲“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古人也曾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身边人和事对个体影响之大;我们生存的每个时代,都不缺乏英雄与模范,他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正面标杆。但学习他们身上的什么品质?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的继承与创新。
前事不忘,后人评说。无论做人还是做官,“齐家”还是“治国”,在不同的人性层面,曾国藩都有其成功之处,都有值得后人学习之处。但曾氏言说不下千篇万字,令致于此学者眼花缭乱、无从下手,不知先从哪里学习、学习哪一层面;《吃透曾国藩》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只是以作者自身所学所得来指引读者的学习方向,更在于用自己的所用所悟总结出一系列学习方法,从最简单的“早起”做起,从最生活的“家书”谈起,使本来僵硬刻板长篇鸿论,变为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例与古今故事,读来令人不忍释卷。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因曾氏所言出自其人生的不同阶段、出自不同的场合语境,所以对于不同的人群、人生的不同阶段也就有着不同的取舍价值。“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尽管每个人一生之中的经历不同、知识结构千差万别,但都有着对成功的共同追求,求学者追求学业有成、回报社会,种田者追求庄稼丰收、衣食无忧,经商者追求财源广进、造福一方,做官者追求显名立世、恩泽百姓,作文者追求文章千古、名垂青史;多少人为了自己心中的追求与梦想,在风雨中蹒跚而行,又有多少人因为生命旅途中一个个小小的成功而欢欣鼓舞、自得其乐,正像“男人得有个嗜好”一样,面对须臾的一生,也得有个永恒的追求。
不同的成功人生,都有其共同的良好品格与日常习惯。对于刚刚毕业的待业者,可以参考“最大的财富是自身实力的提升”中选取的曾国藩一句话:“天下事未有不从艰苦中得来而可久可大者也”,用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身上,则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找工作时,都知道要找有发展前景的、有利于自身提高的职业和岗位。但很少人能真正明确地知道,工作的回报既是赚取薪资报酬,同时更是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对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人,可以参考“埋头苦干,少发牢骚”中曾氏所言“大抵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养德”、“小心安命,埋头任事”,作者对此作了进一步现实注解:“牢骚只能让别人鄙视,你改变不了什么的!”“只有埋头苦干,做好自己的事业,过好你自己的生活,然后,才能尽一份实际的力量来改善环境、帮助他人、伸张正义”;对于事业处于最艰难阶段的机关企业管理者,可以参考“活着才是王道”中选取的“道而不径,舟而不游”、“古之言孝者,专以保身为重”,从最根本的身体健康,联想到最底线的企业生存;也可以参考“能耐、出息是挺出来的”中选取的曾氏所言:“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曾国藩如此高的地位与威望,在带领湘军对阵太平天国的初期,因经常吃败仗,甚至两次投水自杀,其面临困境可想而知,但后来终于挺过来的曾国藩,成就了一番大业,正如作者引用《老人与海》中的名言:“一个人,你尽可以打倒他,但永远打不败他”,说得也是这个“挺”字。
通读全书,再回头细细品味“吃透曾国藩,人生必不凡”这句话,再回头想想这些年自己走过的曲曲折折,确也生出相读恨晚之感。成功无法复制,但正确的人生方向与良好的日常习惯,确也可以省却许多人生的弯路,助你尽快到达理想的彼岸。
谷园大众国学智慧书系列
《人生四书》:融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儒家智慧总结。
《简易经》:史上最简明易懂的易经智慧。
点这查看上述书籍在当当网畅销榜上的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