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曾国藩:欲成大事,须营运关系

来源:网络

人是社会人,不可能孤立存在。通常,人们的地位越高,人际关系也越复杂。社会关系不仅由友谊构成,还会打上很多互相借助、互为利用的印迹。另外,人脉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到个人事业的成败。

一个人拥有的人脉资源越多,越容易解决问题,这正是“朋友多的路好走”的含意。

曾国藩深深明白其中道理,他说:“人生在世,个人不可成事也。欲成大事,须营运关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曾国藩能够一路冲杀,从乡野之民走到二品大员,在中央十余个部门任职,在地方历任两江总督、直督等要职,让自己的仕途越走越宽,这同他留心建立人脉有着密切关系。

曾国藩的家书中,有这样一段为家人介绍他朋友的记录:

现在朋友愈多,讲躬行心得者则有唐镜海先生、倭仁前辈,以及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数人;穷经学理者,则有吴子序、邵惠西;讲习文字而艺通于道者,则有何子贞;才气奔放,则有汤海秋;英气逼人,志大神静,则有黄子寿。又有王少鹤、朱廉甫、吴莘畲、庞作人,此四君者,皆闻余名而先来拜。虽所造有深浅,要结有志之士不甘居于庸碌者也!京师为人文渊薮,不求则无之,愈求则愈出,近来闻好友甚多,予不欲先去拜人,恐徒标榜虚声;盖求反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标榜以盗虚名是大损也!

毫无疑问,在京城这十年,曾国藩所交之友对他个人的影响和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从他在过节时马不停蹄地去各处拜访就可以看出来。

道光二十一年的春节,是曾国藩第一次在京城过这传统节日。大年初一那天,他起得很早。作为翰林院的一员,他要参加黎明时在太和殿举行的朝贺大典。隆重的仪式举行完毕,曾国藩回到家中,拜见父亲后便马不停蹄地去各处拜年。接连四天,天天如此。他先走完内城,然后再走东城、西城,比平日要忙得多。

他拜年有自己的一套顺序。他先去拜见老师级人物,他们是曾国藩学习的榜样,也是朝中的要员,他们多在内城居住。曾国藩初一当天,就从棉花六条胡同的寓所去拜见了他十分敬重的老师。

拜完老师,他又去各处拜访湖广的同乡。当时,湖南虽然已经独立了省份,但还归湖广省管辖。所以,曾国藩拜访的同行不仅包括了寓居京师的湖南籍官员,还包括了湖北籍官员。

而接下来他要拜访的是同学,按《曾国藩日记》载,这里的“同学”包括甲午乡试同年,及戊戌会试同年两部分人。道光十四年,曾国藩中举。道光十八年,这一年曾国藩正式跻身士林。他所拜的同学也很多。

曾国藩这四天安排得满满当当,过得辛苦劳累。也正因为他这么勤奋地去拜访,才结交了那么多的人脉

广交人脉虽是必要的,但因为人的脾气秉性、交往目的不同,我们也要对人际关系进行梳理。曾国藩就善于梳理人际关系。

曾国藩对于师长辈的人,始终以“敬”字相待。

对于家乡同僚,他在交往中始终贯穿一个“谨”字,既保持一定距离,不过分亲近,又尽职尽责。

对于同学,他在交往中贯穿一个“亲”字。曾国藩说,同学情谊在亲情之外是最亲的。这种感情不源于天然,但又胜过天然。因此,他主张对同年要有求必应,尽己力而为之。

他正是知道人际关系中的亲疏,能够恰到好处地与周围人交往,让自己的人际网络密而有序,用起来得心应手,而不至于出现交叉、发生矛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曾国藩:欲成大事,须营运关系  曾国藩  曾国藩词条  营运  营运词条  大事  大事词条  关系  关系词条  
成功

 这个时代的人,还能怎么逆袭?

一 野蛮生长的“好”时代,过去了我是典型的80后,因为刚好是85年生。刚工作的时候,中二愤青一枚,经常跟朋友一起吐槽社会,其中吐槽次数最多的,是生不逢时。为什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