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许久不联系的老朋友,让我想起了20年前他给我讲的一个故事。在那个时候,这个故事曾经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我这位朋友的朋友,自己做生意,家境、生活都还不错,偶尔买买彩票。
有一次他出差,就把自己选好的号码和用来买彩票的500块钱都交给了他小舅子,他知道他小舅子手头紧,就给了1000,剩余的500就算是给小舅子的零花钱。
当他在出差的过程中,看到自己选的号码是特等奖,有将近800万,就非常兴奋,然后到处张罗着请朋友们吃饭,当他回到兰州,得知他小舅子根本没有给他买彩票,而是自己把钱都花了的时候,气的当场吐血。
因为这件事,他和他老婆和她们家里人关系弄的极其紧张,有一段时间他也无心再考虑生意的问题,消沉了很长时间。
因为关系不是很近,后边的事情我就不太清楚了。
这件事,之所以在当时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原因就在于,有时候,有些事情你可能觉得自己处理的滴水不漏、甚至是接近完美,但是总有一个你想不到的地方,即使你想到过,但是还是会超越你的想象的事情致使整件事情走向了完全失败的方向。
我们很多人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应该都有过一种想法,就是天上掉馅饼,最现实的可能就是中一注特大的彩票,我们觉得,有这几百万、上千万,我们的绝大部分问题都能够解决了。有了钱也就不用成天看人脸色、也就不用为了那干巴巴的一点工资起早贪黑、累死累活。
但是,事实往往很悲观,一是能够真中彩票的人少之又少,二是,根据以往的统计,突然中了彩票的人,经过一段时间,会陷入比之前更困苦的境地。
是什么让我们都公认的福,转化成了更大的祸呢?而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在我们都认为是巨大的灾祸面前,找到了破局的办法,在困境中找到了机遇,反而获得了更大的福呢?
这两个问题我们在后边解答。
有些事情,总是祸福相依,我在讲《管子》的课程的时候,经常讲对于管子的评价,最中肯、最有价值的一条就是:善转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今天我们就聊聊祸福的问题吧。
祸福相依,这个词,我们应该在上学的时候都学过,是在《塞翁失马》这篇当中。这一段是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段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 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 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 可极,深不可测也。或直于辞而不害于事者,或亏于耳以忤于心,而合于实者。
我们还是简单的来翻译一下:
在靠近边塞的居民中,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一次他家养的马无缘无故跑到胡人那里,邻居家的人都为此事来安慰他。他说:“这事难道就不能变成好事吗?”过了一段时间,跑走的马领着一群马回来了。邻居家的人又都来贺庆。他说:“这事难道就不可能变为坏事吗?”果然,因家有不少胡人养的好马,他儿子骑马玩时将大腿骨给摔断了。这样邻居又来安慰他。他又说:“怎么知道这事不会变成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边塞,青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参战,结果边塞附近的居民死去十分之九,唯独这户人家因儿子跛脚,父子性命都保住了。所以说福可变为祸,祸可变为福,这其中的变化难以捉摸,深不可测。
很多人觉得这就是一则故事,塞翁这一家的命运因为这一匹马,一波三折,祸福相依,祸福无常。但是我们生活中,真实的例子可能远比这还要精彩。
其实,一些中了大奖的人和一些暴发户,因福得祸的道理不是很难懂。这里首先要说明一下,我对暴发户没有任何的瞧不起,我们很多人想做暴发户,没有机会而已。
很多人,手里突然有了钱之后,首先想到的,并且去做的,基本都是挥霍,用于消费,心里是对自己曾经的困苦的一种补偿。当然,也有些人陷入了亲戚朋友疯狂的借债之中,在被道德绑架的无奈之中苦苦挣扎,或者一概拒绝导致关系紧张甚至是破裂,光去指责那些亲戚朋友没用,应该用更智慧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除了被道德绑架以外,绝大部分的情况,其实很多人是没搞明白,应该如何去使用这些钱。有的人说,钱花出去才是你的。这个没错,但是,花钱的水平,如何花钱则有着天壤之别。
有了这些钱,并不代表你能驾驭这些钱,真正走过这一关的,把福变成更大的福的,其实就是把钱多用在了投资上,当然,有些人明白应该去投资,而不是去消费,但是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投资,如何用这些钱打造赚钱机器,就是一个可以不用依赖你的体力和过多的精力就可以自动运转的,持续不断的产生盈利的业务,但是,投资的能力要求也不是每个人都天生具备的,需要天性也需要积累。要不然,那些让你陷入困苦的因素,会让你更快的把这些钱都赔进去。
其实,人生得意之时,最容易犯的几个错误,类型并不是特别多,我们接着来看孙叔敖是如何选择的。
我写了很多管子的内容,在春秋时期,能和管子齐名的,基本也就是孙叔敖了,孙叔敖,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就是和电视剧《芈月传》里的芈月是一个家族。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张以民为本,止戈休武,休养生息,使农商并举,文化繁荣,翘楚中华。因出色的治水、治国、军事才能,孙叔敖后官拜令尹(宰相),辅佐庄王独霸南方,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孟子·告子·下》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
《淮南子·人间训》
昔者,楚庄王既胜 晋于河、雍之间,归而封孙叔敖,辞而不受。病疽将死,谓其子曰:“吾则死矣, 王必封女。女必让肥铙之地,而受沙石之间有寝丘者。其地确石而名丑,荆 人鬼,越人禨,人莫之利也。”孙叔敖死,王果封其子以肥铙之地。其子辞而 不受,请有寝之丘。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爵禄,惟孙叔敖独存。此所谓损之而益也。
简单的翻译一下:
楚庄王在河雍之间的邲地战胜了晋国,凯旋归来后庄王要封赏孙叔敖,孙叔敖辞谢而不接受。后来当孙叔敖患痈疽快要死时,他对儿子说:“我如果死了,楚王一定会封赏你的,一定要推辞肥沃富饶的地方,只接受沙石之地。在楚、荆之间有个叫寑丘的地方,那儿土地贫瘠,所以地名也难听。当地的荆人和越人都信奉鬼神、讲究迷信,所以没人喜欢那里。”不久,孙叔敖去世了,楚庄王果然将肥沃富饶的领地封赏给孙叔敖的儿子,孙叔敖儿子谢绝了,而要求赏封寑丘之地。按楚国的法规,功臣的封禄传到第二代就要收回封禄,唯独孙叔敖一家保存了下来,这就是我们说的损减它,结果却是补益它。
这一段里的最后一句话:此所谓损之而益也。用现在的话,通俗的说,就是主动吃亏才是福。
前一段的那篇文章:真正聪明的人,都在主动吃亏。有些人不理解,其实是没有看完,也没看懂,觉得就是阴谋。
其实,我们现代人很难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吃亏是福,有时候只是拿来做被骗上当以后的自我安慰,其实心里还是不甘。
真正的吃亏是福,是你知道你要的是什么,就像孙叔敖要的就是家族的长期的平平安安,而不是豪富几代以后,中途而斩,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和被骗吃亏上当以后自我安慰完全是两码事。吃亏上当,很多的时候是我们自己的贪欲在作怪,是自己的智慧不够。
如果孙叔敖的儿子要了那块最好的地方,楚庄王在的时候可能还会感念孙叔敖的功绩,但是很多其他人会非常嫉妒,总会用放大镜盯着他的一举一动,或者主动给你设圈套,好到君主那扳倒你,然后分你的利益。楚庄王死后,那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快。可能到了第二代、第三代就会家破人亡了。历史上多少血淋淋的故事,就不多讲了。
人生顺利之时,特别是巨大的利益摆在自己面前,而且唾手可得的时候,能够像孙叔敖一样看的足够长远,能够抵挡住诱惑的人少之又少。下边《管子》里的这一段,其实适用于绝大多数我们面临人生得意之时应该如何做选择和行事的情况。
《管子·宙合》
“明乃哲,哲乃明,奋乃苓,明哲乃大行”,此言擅美主盛自奋也,以琅汤凌轹人,人之败也常自此;是故圣人着之简策,传以告后进,曰:“奋盛,苓落也。盛而不落者,昧之有也。”故有道者,不平其称,不满其量,不依其乐,不致其度。爵尊则肃士,禄丰则务施,功大而不伐,业明而不矜。夫名实之相怨久矣,是故绝而无交。惠者知其不可两守,乃取一焉,故安而无忧。
这一段简单翻译一下就是:
“明乃哲,哲乃明,奋乃苓,明哲乃大行。”这是说独擅其美,自恃其盛,自奋其能,而且以骄傲放荡的态势去欺凌他人,人之失败常从这里开始。为此,圣人写在书里,传给后学之士说:奋,是兴盛;苓,是衰落。只兴盛而不衰落的事,从来没有。所以,有道之人,总是不表现自己分量十足,不表现局量已满,不表现调子太高,不表现气度高傲至极。爵位高就注意尊敬贤士,俸禄厚就注意施放财物,功劳大而不夸耀,事业盛而并不骄傲。名与实的互相矛盾是由来已久的事了,所以互相排斥而不能并有。明智的人知道不可能两者兼备,于是只取其一,弃名取实。因此,安定而无忧。
我们现在所说的明哲保身是个贬义词,但是他本来的意思并不是贬义的。人一旦顺遂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盛气凌人而不自知,就像这一段所说,人的失败常常从这里开始。有道之士会怎么做呢?不平其称,不满其量,不依其乐,不致其度。爵尊则肃士(地位越高越要礼贤下士),禄丰则务施(收入越高越要学会与人分享利益),功大而不伐(功劳越大越不能自我夸耀),业明而不矜(事业做得越大越要谦虚谨慎而不是骄傲)。说简单点就是要学会谦虚低调,明智的人会在名与实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就是选择实,而不是虚名。
我们经常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如何召祸,上边这一段基本涵盖了绝大多数情况。而对于如何修福,其实往简单了说,就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该做的,做好持续有效的积累,时间会犒赏那些踏实做事的人,另外,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那些你能帮助的人,而不是只去帮助那些对你“有用”的人,其实,对你“有用”的人,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你的帮助。
如果飞来横祸,学会安然面对,而不是陷入恐惧,懊恼,这些都只会让你滑向更深的深渊,在困苦之中,专注于自己,找到破局的办法,才是重中之重,懊恼、恐惧、怨天尤人,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因祸得祸,这些才会让你真正的能够转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经历过人生的低谷与困苦,你才会更明白,应该如何正确的努力,才会对来之不易的福,更多一份珍惜和敬畏。
人生起起落落,浮浮沉沉,祸福无常,陷入困境时,认清自我、找到自我、认清人性,积累点滴之功,在正确的方向上,做持续有效的积累,走出困境的速度,可能远超你的想象。
孔子读《易》,至《损》 、《益》,未尝不愤然而叹,曰:“益损者,其王者之事与!事或欲与利之,适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利害之反,祸福之门户,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