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成功的秘诀:立志勤学,知行合一,持之以恒

历史以来,凡是名标青史、卓有成就者,大多都是通过“立志、勤学”来奠定事业基础,通过“知行合一”来体现人生价值、通过“持之以恒”实现人生理想。

像“孔子韦编三绝”、“匡衡凿壁偷光”、“关羽秉烛达旦”、“车胤囊萤夜读”等耳熟能详的故事,都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立志勤学、知行合一、持之以恒的“学霸”榜样。

立志是人生事业的起点。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是人生追求的目标,决定了人生的走向。

人生立下志向,就像人在前行的道路上有了GPS导航,无论前行道路有多么曲折蜿蜒,有多少崎岖坎坷,只要志向坚定,必能柳暗花明,迎来成功的希望。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内容。

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孔子从十五岁立志做学问,探索经世致用的道路;到三十岁学有所成,知书达礼,自立于世;四十岁知古博今,深明事理,不为世事所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的奥秘,理解了天道自然规律,以及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六十岁听到别人的批评和反对意见,也不再觉得不舒服;七十岁能够随心所欲,怎么做事都不会丢了礼数,乱了规矩。

孔子生活的东周时代,“礼崩乐坏,人心不古”,使得孔子自小就树立了克己复礼,治乱救世的人生志向,把实现天下大同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一次孔子跟弟子的谈话中,弟子问孔子志向,孔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意思是说,孔子希望达成的人生理想是“老年人得以安享晚年,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关爱,健康成长”。

孔子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终身坚持学习,勤勉刻苦,读《易》“韦编三绝”。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正是这种勤勉好学,志学求知的精神,使得孔子在当时就成为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他创立的儒学思想体系,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在中国乃至海外都具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享有“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的美称。

1988年2月,75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会后发表的宣言最后的一句话写道:“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那就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以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立志、勤学是人生事业的奠基石。孔子为何十五岁便志于学?钱穆注释说:“志者,心所欲往,一心常在此目标上而向之趋赴之谓。故有志必有学,志学相因而起。”

东汉武将名将关羽,因为其忠义的人格品行,受到世人的尊重和推崇,被后人视为忠义的典范,“义”的化身,并逐步演变称为与文圣人孔子齐名的“中华武圣人”。一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逐渐形成“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文化格局。

关羽出身寒微,只是河东解县的普通农户人家。少年时受家风熏陶,勤勉好学,喜好读书,尤其喜欢读《春秋左传》,每有闲暇,手不释卷,达到“讽诵略皆上口”的程度,对春秋义理、忠奸之辨烂熟于心。

关羽十九岁时,那时关平才刚满周岁,关羽眼见汉室倾颓,奸邪横行,人民有倒悬之苦,关羽便立志匡扶汉室,“扶红日、正人心”,毅然诀别父母妻儿,踏上了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英雄报国之路。

关羽爱读《春秋左传》,史书有着明确记载。《三国志吕蒙传》云:“斯人(关羽)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称:“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关羽不仅熟读春秋,更是春秋思想的践行者。关羽一生致力匡扶汉室,忠义、正直,符合孔子寄寓《春秋》微言大义,尊王攘夷,扬善惩恶的思想主旨。

河南省北舞渡山陕会馆碑文说:“山左有孔子,道德高于万山,世人重其文也。然有文以之为纬,必有武以之为经。唯我关夫子生于山右,仕于汉朝,功略盖天地,神武冠三军。尤可称秉烛达旦,大节垂于史册,洵足媲美孔子,躬当武夫子之称。”

清代大将军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在《重修当阳汉寿亭侯关夫子庙碑记》中说:“自孟子而下读《春秋》者不乏人,而能于《春秋》大义见诸行事之实者,唯(关)侯一人而已。”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关公“读春秋”的情节彰显关公忠义、信义、礼义的文化形象。

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写:建安五年,曹操打败刘备,刘备两位夫人被俘,关羽为保护二位皇嫂周全,“土山约三事”,进入曹营。“(曹)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操见公如此,愈加敬服。”

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写:赤壁之战,曹操兵败,败走华容道,关羽截住去路。曹操用程昱之策,对关羽哀求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这是一则古人知恩图报的故事,关公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于是就把曹操放了。

关公寿龄六十年,始终心如皎月,初心不改,志兴汉室,忠义参天,成为儒家思想的道德践行者,中国历代王朝褒封,民间信仰崇祀,儒释道教尊奉、百行百业共同尊崇,以致于“庙祀遍天下”,“崇祀历千年”,享受人间香火。

有句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世界上任何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轻松获得的,都要经历立志、勤学、努力、奋斗、知行合一、持之以恒等一系列历程而最终实现的。

孔子成为圣人,不是光靠学识渊博、弟子众多就能成为圣人的,而是经历过很多的挫折,依然坚守信念、志向,最终成为后人景仰的“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当年,孔子为了推行他的儒家思想,带领弟子数十人周游春秋列国,却在各国都受到冷遇。一次孔子与弟子走散,子贡问郑国人孔子在何处,郑国人说东门边有个老头子像一只丧家之狗在发呆。

孔子最落魄的时候是在“陈蔡绝粮”。《论语》记载:“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小人遇到穷困就会摇摆不定,放弃志向;而君子即便在最贫困的时候,依然坚守信念、志向。

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钱穆说:“道由人兴,亦由人行。”

人生追求事业的步伐,就是一场弘道的修行。需要人的立志、勤学,知行合一,持之以恒,使大道光耀天下,恩泽世人,实现人生的理想,走向事业的成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知行  知行词条  勤学  勤学词条  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词条  立志  立志词条  合一  合一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