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看了这么多“干货”,其实你正在慢慢变蠢

你有没有过如下体验:

大学立志过六级,准备托福雅思考试,或者工作以后想重新拾起英语学习,第一反应是上网搜索,如何才能学好英语。

搜索英语学习,

话题相关问题42000个,精华回答999条,关注人数高达354000。

你浏览完精华回答,对自己能学好英语这件事,胸有成竹,甚至将回答中被提及的APP挨个下载测评,最后精挑细选留下十个最适合自己的。

现实是,你真正打开使用的,可能就两三个。

但最后还是学不好英语。

因为你在手机学英语的同时,通知框不断弹出来自新闻客户端的最新资讯推送和微博微信的消息提示。

于是你消息弹出一个看一个,单词背了一个忘一个。

低头族们像是一群被手机慢性荼毒的行尸走肉,在自毁的道路上络绎不绝。

01:

现代社会,效率成为第一追求。

谁跑在时间前面,谁就抢占了胜利的先机。换言之,充分利用时间,一分一秒也不能放过。

决定成败关键的,尤其是那些工作生活之间切割出的碎片时间:等电梯,等公交,乘车,挤地铁。

抓住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获取知识,手机似乎是实现高效人生的重要载体。

利用这些碎片时间社交、看视频,刷微博朋友圈、逛淘宝、看新闻、听音乐是人们的普遍选择。

时间接收大量资讯,我们似乎获取了更多知识。

然而,一个链接跳转另一个链接,大脑记忆跟不上眼睛阅读手机的速度,到最后,你其实一无所获。

“这个…这个…我好像在哪儿看过!”可惜就是想不起来。

手机高效是个伪命题。

希望借助手机将碎片时间充分利用,通常的后果是你完全被手机控制,将时间碎片化。

你在下班的地铁上,点开了一部视频。回到家吃完晚饭,想起没看完的视频,决定看完再做正事。

终于看完视频,你想搜索一下后面的剧情,浏览网友对这部剧的评价,顺便逛逛主演微博。又发现了网上其他好剧安利,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

你赶紧开始做正事,一小时过去了,你觉得差不多该洗洗睡了,于是洗完澡悠闲的躺在床上,利用睡前这点碎片时间聊聊天,一不留神聊嗨到两点,

本来只有十分钟的碎片时间,因为停不下来,常常延伸成一小时,两小时。

而原本完整的时间,常常被手机切割成碎片。

据统计,每天手机上网时长大于6小时的社交用户,多达22.8%,3小时以上的,达40.6%,两小时以上的,达60.5%。

在玩手机的空档学习工作,与其说是调侃,不如说是大多数人“面对手机,失去自控力”的自嘲。

02:

有没有一些发明,初衷是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最后却占用了越来越多的时间

有,淘宝。特别是,手机淘宝。

你甚至能没有止尽的一直逛下去。电商平台的容量远远大于一座商场。

英国某时尚活动发起的一场调查,在网上购买衣服所费时间,是在商业街购买的六倍多。

更浪费时间的,是东西到了,发现与想象不符,申请退货,寄回去,然后又重新网购。

双十一的网络购物狂欢,往往提前一个月就开始铺垫预热,现实中的黑色星期五,你可能花一天就采购完毕。周期太长,你在一个月内不断进出淘宝,往购物车添加再删除,终于在截止日的零点付款完毕。

搜索“沉迷网购”,“妻子沉迷网购不做家务,通宵‘扫货’引发夫妻打架”、“妻子沉迷网购一回家就上淘宝,丈夫怒尔起诉离婚”,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从新闻的相关度来看,网购方面,女性相对男性,表现出更低的节制与自控。

在这些新闻报道中,也常常出现这样的描述,“网购成瘾”、“家里堆放着很多没拆的包裹”、“有的包裹最后直接被放进储物间”。

耗费了时间却买来一堆没用的东西,挑有用的东西需要耗费更多时间。随时随地用手机开启网购,与便利相伴随的,是低效且无意义的时间浪费。

03:

你玩手机的频率,可能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好奇心日报做过数据统计:

“每人平均每天点击手机2617次,手机屏幕亮着的时间,累计是145分钟。”

“如果把使用率排前10%的人叫做重度手机依赖患者的话,这部分人群,平均每人每天,点击手机5427次。”

一位网友描述了自己“在手机中开始,在手机中结束”的一天。

“清晨被手机闹钟吵醒,收到来自某快递代收货服务平台app的收货提醒;上午出门办事,点开滴滴打车;到了吃饭时间,面对点评团购类app上眼花缭乱的选择,要浏览半天才能做出决定;晚上睡觉前,习惯于在各类购物APP购买家庭所需;甚至连水电费也在手机上缴纳。

“使用了一段时间、而不是只看一眼手机的行为叫做“session”,那么每人平均每天有 76 个session,”。

这意味着,你本来只想看一眼手机提醒,或者运用一下手机的滴滴外卖购物功能,但眼睛离开手机,大概是半小时,甚至一小时以后的事情了。

让生活便利的手机,也让人被手机被捆绑。

提供选择太多,承载内容太多,做出决定成为一件低效的事。

连在超市买东西,也要拿出手机搜索商品相关知识,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04:

微博有个搞笑话题,“可以一整天不碰手机的人有多少”。

网友的回答精彩纷呈:

“上课不带手机等于慢性自杀。”

“听哥一句劝吧,放下手机,走出微博的世界,读几页自己喜欢的书,出去阳光里走走,要么骑骑自行车,天黑了约几个好久不见的朋友喝喝茶,聊聊天,随便做些什么,一天下来,你就会发现,还是微博有意思。”

“可以吃屎,也别让我不碰手机。”

一边调侃,一边继续沉迷放弃治疗。

2016年,日本东京亚洲短片电影节,入围了一部脑洞大开的作品《手机里的男人》。这部超现实主义的短片,反应的社会状况,却相当现实。

男主角是手机上瘾深度患者,走路玩,等地铁玩,搭手扶电梯的时间,也在争分夺秒的玩。

一个人的时候玩不说,和女朋友约会也要玩。

吃饭心不在焉,时不时看会手机;一起出去玩,他抱着手机拍照一个人玩嗨,毫不顾忌女朋友的感受。最夸张的,是啪啪啪进行中,收到消息,也要赶快拿来看。

短片的结局极具讽刺。

离不开手机的男朋友,一天醒来发现自己被关进手机。但不管他怎么对着屏幕呼喊拍打,都没有引起女朋友的注意,最后女朋友在拿充电器时,失手将手机和藏在手机里的他,一起摔成了碎片……

手机忽视的女朋友,同样“忽视”了“手机里”的男朋友。

越来越多调查研究证实:手机影响人们的社会交际,交友效率变低,甚至大大降低夫妻的关系亲密度。

吃了很多顿饭,也许你还不知道对面的人,生辰何年、兴趣爱好、童年经历。

05:

相声演员岳云鹏在今年5月17日发了一条微博。

“之前是左眼飞蚊症,现在两个眼睛飞蚊症,我的干眼症没有缓解,太痛苦了。总有一天我会戒掉手机,彻底戒掉。”

手机对眼睛健康的影响,是手机对身体影响中,更容易被发现的。

干眼症,度数加深。高度近视病变导致的黄斑出血,甚至会让眼睛失明。更别提因为长期玩手机,缺乏睡眠,缺乏运动,颈椎突出,脊背弯曲。

身体一旦被手机影响,生活和工作,都会按下暂停键。这对于追求快节奏和效率的你的影响,是不可逆的。

但更深远的,要数手机对大脑的影响。

认知体系中,有一个着名的二元处理机制。人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通常有两种思维加工通道,一是分析性思考,二是直觉感应。

直觉感应基于感性的直接反应得出结论,分析性思考需要理性的推理和计算。社会学实验证明,人们相对分析性思考,都倾向于选择依赖直觉感应。这是人认知吝啬的懒惰本性。

随身携带的手机,成功解放了我们的大脑。

需要直觉感应的,我们轻易得出结论;需要分析思考的,我们交给搜索引擎。

某试题类APP从正式发布到超过5000万用户使用,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遇见不会做的题,咔擦照一张,一搜就有。伴随答案的是清晰的解题思路,顺着思路看下来,感叹这题竟然如此简单。

久而久之,你会产生一种这些题自己都会做的错觉。

但看懂思路是没用的,思维没有得到训练,最终将走向认知和思考能力的丧失。

手机改变的,还有人的记忆模式。

手机变成一个个人记忆银行,不需要记住的,就放在里面,需要时直接搜索提取。大脑的容量被用来记忆更重要的内容。

举个例子,一群人去探险,一个人负责记路,一个人一个人负责记沿途植被,一个人记经过的景点,每个人只用记一种类型,这样的交互记忆,是非常有效率的记忆方式。

手机把所有需要记的,都承包了。你只需要记住储存路径,但路径,手机云端,也能帮你永久储存。

人活到最后,只用记得一串密码。

iPhone X用行动证明,密码也免了,刷脸就成。所以整容不要太用力。

数据表明,2015年全美人均注意力广度为8.25秒,倒退到2000年,这一数值是12秒。

而一只普通金鱼的注意力广度是9秒。

戏谑自己每天活得一条咸鱼的人,你的注意力,连咸鱼都不如。

最新研究总结得出了一个发人省醒得结论:90后年轻人的工作记忆能力要比老一辈的人差。

承认吧,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效率,均被手机严重影响。

06:

控制自己不看手机,成为了一个自我拯救的修炼过程。

但研究证明:即使不看手机,只要手机存在于你周围,还是会影响效率。

德克萨斯在对约800多人的心理测试中发现,只要人的身边有手机,不论是否接发文字消息或看图片,人的注意力,都比不带手机更分散。

受试者被要求将手机设为静音模式,放在眼前的桌上,口袋中,或另一房间内。在对每个人的认知能力测试后,发现手机放在眼前时人的注意力最差,完全不在身边时注意力最好,放在口袋中的注意力介于两者之间。

手机放在身边,要求自己不去想它,这个过程,本身就分散了部分注意力。

更多人开始意识到这一现实,尝试摆脱手机的控制。

淘宝搜索老年机,这些不能上网不能娱乐,仅有通讯和短讯功能的原始手机,销量节节上升,有些款式甚至高达六万多人付款。

除了买给完全不会上网的外公外婆老爸老妈,更多人是买给自己。

这样的人,当然有教,没有比人脑可塑性更高的存在。

最怕就是,你深知手机成瘾效率低下。

想摆脱的第一反应,是上知乎搜索。

“有没有什么提高效率的APP”

“有没有能控制自己不看手机的APP”

问出这种问题的人,即使把手机放在旁边种一棵树,还是会时不时拿起,看它成长了多少。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干货  干货词条  慢慢  慢慢词条  其实  其实词条  这么  这么词条  正在  正在词条  
随笔

 选择不是感恩

 一位美国小伙子看中了一位中国姑娘,便向她展开追求攻势。最后,中国姑娘辞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跟美国小伙子结了婚,飞到大洋彼岸去了。    中国姑娘说:“我放弃了...(展开)

随笔

 人不要脸,比鬼都可怕

    深夜,从电话铃中惊醒,惺忪中看出是那女人的电话,难道是孩子爸爸出什么事了?疑惑中我接通了电话,却传来那女人的咆哮:“他不让我女儿过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