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故事里的人生(376 沉香与木炭)

  很久以前,有一个富家青年,想到海外去寻找宝物,顺便历练自己。他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支持,父亲为他打造了一只坚固的大船,并雇了几个年轻力壮的人随行,他在亲友的欢送中扬帆出海。他驾着船战胜了无数次险恶风浪,绕过了许多暗礁,穿过了无数岛屿,最后在热带雨林中发现了一种树。这种树高十余丈,在一片雨林中只有那么几株。这种树与其他的树不同:一是,这种树的木心呈黑色,细腻而坚硬,并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二是这种树很沉重,砍伐下的木头,放到水里,会沉到水底。年轻人认定这是一种宝树,并把这几株树都砍下来,剥去树皮,装到船上,运到市场上去卖。

  一连几天,无论他怎么叫卖,也没有一个人光顾,这使他非常烦恼。与他相邻的一个摊位上,是一个卖木炭的小贩,那小贩的木炭,很是抢手,每天刚过中午就卖光了。起初,年轻人不为所动,他坚信一定会有人来买他的香木。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一根木头也没有卖出去,他终于动摇了。他想:“既然谁也不认这种香木,还不如把它烧成木炭卖掉。”

  第二天,他把香木烧成了木炭,运到市场上,很快就卖掉了。又过了许多日子,他什么宝物也没有找到,看看粮食、蔬菜、淡水即将用完,只好沮丧地返航回家。

  回家后,在向父亲述说自己经历的时候,他轻描淡写地说了把香木烧成木炭卖掉的事。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十分惋惜地说:“孩子,你已经找到了宝物,可惜你把它烧成木炭了。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叫‘沉香’,只要切下一小块磨成粉末,价值就超过一车木炭。”

  作者感言:找到了宝贝而不识宝贝,却将其烧成木炭卖掉,令人叹息不已。

  这是佛经里释迦摩尼说的故事,佛祖想告诉信徒:许多人手里都有“沉香”(佛性),但却不知道珍惜,反而羡慕别人手中的木炭(非佛性),最后竟丢失了自己的珍宝。人要学佛,无须他求,“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珍惜自己手里的“沉香”,就能领悟到佛性的真谛。

  顺着佛祖的逻辑思路,推而广之,我们可以把“沉香”比作人的长处和优势,把“木炭”比作人的短处和缺陷。那么,这个故事就会给我们如下启示:

  每个人手里都握有“沉香”,即每个人身上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强项,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它的珍贵,没有把它开发出来,所以不够珍惜它,甚至可能把它烧成木炭卖掉了,即当成不足或缺陷克服掉了。比如,就年龄而论,美好的青春年华和高远浪漫的梦想,就是青少年的“沉香”,可有多少青少年从小就确立了高远目标并为之奋斗呢?充沛的精力、广博的阅历和娴熟的工作能力,就是中壮年的“沉香”,可有多少中壮年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并充分利用它,创造人生的精彩呢?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刻的生命感悟,就是老年的“沉香”,可有多少老年人能从感悟生命的高度,面对老年的种种精神困扰呢?。

  问题出在哪里呢?从故事中不能看出,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自知”。那个青年不知道自己手里的木头就是沉香,在父亲没有告诉他之前,他不知道沉香为何物,更无从知道它的价值,他之所以认定这木头是珍宝,是依据这种木头有与其他树木不同的两个特点:一是这木头的心黑而坚硬,而且黑心还散发着浓浓的香气;二是它跟别的木头不一样,放到水里会沉到水底。这两个依据都是直观判断,很难牢固支撑他“这木头是珍宝”的结论,所以,在市场上,他在木炭好卖和自己的木头难卖的比较中,放弃了自己直观得出的正确结论,将沉香烧成木炭卖掉了。这青年的做法启示我们:自知很重要。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手里握的是“沉香”,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是什么,就不可能珍视它,更无从谈开发和利用它。

  由此看来,自知是基础,是珍视并开发利用自己长处和优势的前提条件。那么,怎样做到自知呢?这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因人而异,但综合前人的种种说法和做法,最关键的就是学会反思自己,就是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自我反思是通过回顾自己以往的思想行为来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调控自己和超越自己的过程,它是一个自我观照过程,一如我们通过照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美丑一样。人只能通过反思,才能看清自己手里握的是“沉香”,还是“木炭”,从而努力开发利用“沉香”,以避免误将其烧成“木炭”卖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故事里的人生  沉香  沉香词条  木炭  木炭词条  人生  人生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376  376词条  故事里的人生词条  
随笔

 给儿子调班

 最近我有些被儿子搞得焦头烂额。当初由于他淘气加之我们做父母的工作性质的原因,一怒之下把他送到离家数百公里外的寄宿式学校上学。心想这次兴许会长久的安顿下来。谁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