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德国的一个小镇里,有一个犹太传教士,每天早晨总是按时到一条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散步途中,无论遇到谁,不管大人还是孩子,不管男人还是女人,他总是主动热情地打一声招呼:“早安!”
当时,当地居民对传教士和犹太人并不友好,其中,小镇上一个叫米勒的年轻人,对传教士每天早晨的问候表示冷漠,他不仅不打招呼,甚至连传教士瞅都不瞅,头也不点,径直走自己的路。面对米勒的冷漠,传教士一点也没有改变自己的主动和热情,每天早晨见到米勒,他仍然热情地向这位年轻人道一声:“早安,米勒先生!”春花秋落,转眼一年过去了,终于有一天,米勒被传教士的真诚和友善打动,向传教士点点头,回了一声:“早安!”
几年后,纳粹党执政。血雨腥风的一天,传教士和镇上的犹太人都被纳粹党集中起来,送往集中营,天亮时下了火车。列队时,一位年轻军官挥舞着指挥棒,不停地叫着:“左、右。”按照军令,指令站到左边的将被处死,站到右边的可以生存。轮到传教士了,他的前一名被指向“右”,按照惯例,他会被指向“左”,他知道了自己的命运,浑身发抖地走上前去。当他无望地抬起头,与年轻军官照面时,他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米勒虽然板着面孔,但仍禁不住回了一声:“早安!”米勒的声音很低,低得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听见。
然后,米勒果断地将指挥棒往右一指:“右!”传教士获得了生存,并且是二战结束后,他那个小镇里活下来的为数不多的犹太人之一。
作者感言:一句“早安”,将传教士推出地狱之门。
“早安”,一句清晨见面时的打招呼语,它既是一声问候,也是一种祝福,它传递了友好与和善。正是这友好与和善给了传教士生存的机会。看来,赢得别人的同情或感动别人,不一定靠慷慨的施舍和巨大的投入,往往一句热情的问候,一个温馨的微笑,一缕关切的目光或一个和平友好的姿态,也能够唤醒一颗冷漠的心。
“早安”是传教士的一个生活细节,是他长期养成的一种习惯,它成了传教士生命的一部分,体现了他和善的人格。因此,面对冷漠,他仍不改初衷地道一声“早安”;面对死亡,他仍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一声“早安”。正是“早安”这个被固化了的习惯,在最关键的时刻发挥了作用,就此我们也可以说,是好习惯救了传教士的命。由此看来,注意生活细节,养成好习惯也很重要。
米勒是一个典型的德意志青年,他身上有着日耳曼人凶悍傲慢、争胜斗勇的民族基因,能化解他心中的歧视和冷漠,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传教士不在意、不计较米勒的歧视、冷漠,以其日复一日的热情、友善和真诚,终于征服了他。由此可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无论多么冰冷的心,只要不懈地投注热情,也能使其温暖。米勒的被征服,不仅仅是“热情、友善和真诚”的力量,更是“锲而不舍”地播布“热情、友善和真诚”的力量。所以,人不仅需要善良友好,更需要矢志不渝地一直善良友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