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故事里的人生(149 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战国末期,魏国国君魏安厘王问大夫孔斌:“天下有没有无暇的君子?”孔斌回答:“没有。不过,如果退而求其次的话,齐国的鲁仲连勉强算一个。鲁仲连周游列国,不计个人功利,不收任何报酬地为人排难解纷,做了不少好事。”

  魏安厘王摇头否定:“鲁仲连恐怕也算不上,此人表里不一,他的行为举止都是强迫自己做出来的,并非出于本心,他做好事,都是做给别人看的,是为了赢得好名声。”

  孔斌笑而答曰:“作之不止,乃成君子。”意思说,这没什么好奇怪的,人都是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管他真心还是假意,就算是演戏给别人看,只要坚持不懈地演下去,久而久之就会弄假成真,成为真正的君子了。

  魏安厘王点点头,表示赞许。

  鲁钝生感言:“作之不止,乃成君子”这句话,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揭示了人德性养成的规律。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后天习得的,是在生活实践中一点点养成的。人懂事以后,所做的事情,并非完全处于自觉自愿,有许多事情,迫于环境和需要,不得不做,但一次次地做下去,做得久了,就渐渐地由不熟悉变为熟悉,由不感兴趣变为感兴趣,由不情愿变得情愿,由不习惯变为习惯,最终成为不知不觉的自觉行为。

  为什么会这样呢?心理学告诉我们,这是因为某一动作行为经无数次重复后,渐渐置入人的意识并养成习惯所致。现代思维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意识意识和显意识两种:显意识是人警醒状态下的知觉活动,它位于心理表层,是听得到、看得见,能感受到的意识,是我们所能认识控制的认知、情绪、意志等等,我们可以依据它来分析、判断、推理。而意识则是在显意识之下,位于心理深处的意识,它由各种各样的先天本能和后天长期积累起来并贮存在大脑中的知识经验所构成,它容量巨大,功能巨大,它不像显意识那样遵循正常的逻辑轨道,而是不断地、无规则的流动、跳跃、弥漫、渗透和交融,所以,人往往意识不到它,也无法控制它。著名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把人的意识比作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人的显意识,它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埋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意识,它是冰山的主体。他进一步认为,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是由显意识控制,其他大部分都是由意识所主宰,并且是主动运作,而行为主体却没有觉察到。比如,小的时候被火烧伤过,就会在意识里留下印象,以后一接近火,手就会不自觉地缩回来。而人很多的意识甚至是数千年来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比如很多人聚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很安全,独自一人经过漆黑的小胡同时会觉得害怕,等等。

  学者们进一步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日常活动,90%是通过不断地重复某个动作,并在意识中转化为程序化的惯性后,不用思考便自动运作的,即习惯性运作。这种自动运作的力量,就是习惯的力量,这种习惯力量决定了人的性格和命运。一个人努力去做好事、善事,做得久了,就会在意识中化为程序化惯性,便自觉自愿地做起来,于是便成了善人、君子。

  由此看来,想提高自身德性修养,想做好人、君子并不难,只要不断地做好事、做善事,就大有希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故事里的人生  君子  君子词条  不止  不止词条  人生  人生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149  149词条  故事里的人生词条  
随笔

 回忆

   鸟儿因在天空飞着而自由欢乐;鱼儿因在水中自由游泳而喜悦;黄河因力量无穷自由而奔腾。。。。。。我们因知识积累自由而充实。 &n...(展开)

随笔

 五分之一的告白

 我已经很安定的走过了我生命的五分之一,他是没有什么色彩可言的。我似乎也没有太多必要为它再抹上点什么。我蜷缩在一个小小的角落,没有阳光,我偷窥着过往的行人。然而...(展开)

随笔

 满柜的家事

满柜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他没吃过他爹妈那些苦,也没遭过他爹妈那些罪。 满柜他爹解放前年少的时候,就在省城一家机械厂当学徒工,出徒以后成为一名翻砂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