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实质上它在告诫我们:学会取舍。
学会取舍,顾名思义,定是要“取”但同时也要学会“舍”。曾经听闻过一则关于羊吃草的故事,对我感触颇深,大致是在说:一只羊想要爬上山顶吃到山顶上最鲜美的草,一路上即使再累它也在不断地安慰自己说“不怕累”,当它最终爬上山顶时,发现原来山顶上并没有草,而它却错过了沿途中的一片片草地。
也许在这个时候,羊便会“聪明”地领悟到“学会取舍”这个简单的道理。
中国人曾经有过“舍生取义”的做法。面对殖民主义和侵略势力,绝大多数中国人选择了“舍生”而“取义”,所谓“民族结义”,便无非是在抵抗侵略势力中逐渐形成昂扬斗志和救国情怀的最终产物。然而中国人并非是想吃到山顶上鲜美青草的羊——他们自然懂得“取舍”的道理,大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阐述至此。
但是,人们为什么要“学会取舍”呢?或许这是一个难免略显尴尬和牵强的行为,但这也确乎是一种极为智慧的哲学。倘若我们能够明辨是非,能“学会取舍”,就能做好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到那个时候,这些事情便会显得轻而易举了。
“学会取舍”是人生中最乐观的智慧。当我们在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作用下,人生也许会凸显得愈加出奇与另类,因为我们想要切合自身的利益,人反而在这方面往往不能得以满足。如果不能感到知足或是“学会取舍”,我们将会沦陷到利益的沼泽里,就像正在下沉的猎物一样无法自拔。因此,我们得在利益的杠杆下做出正确、合理和智慧的抉择,使其倾斜到错误的另一端。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所谓“暂时或是长久选择利益的理智”蒙蔽了双眼,甚至是冲昏了头脑。
“学会取舍”是人生中最淡定的从容。人生的一切都可以算是在不断前进,但也可以算是一直都在后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便不免在努力追求着什么。然而,倘若我们“取”了正在追求中所得到的东西而却“舍”了所要得到的东西,听上去难免会略显几分消极,因为一旦走了回头的退路,那便是“知难而退”,但并不全都如此。相反,人生理应安于现状,也就是“取之于现实而舍于追求”,这里的“追求”是超越了理想范围以内的“追求”,因为一旦这种“追求”达到了,假如他什么都没有,那岂不是一味的白费了?所以,在追求的同时去选择一味安于现状的“取舍”,这也并非是毫无正确性可言。
“学会取舍”是人生中最妙曼的风景。大多数人们总喜欢得到别人的好处,从讽刺的角度上来讲,这叫作“贪图与腐败”。在社会江河日下的前提下,倘若我们“学会取舍”,我们就能一鼓作气地振奋人心、集中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正能量,让社会变得美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