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幸运人生之幸运的母亲2

   (六)走路趣忆

          我看到有不少的孩子初学走路的时候,都用过学步车。我并不觉得孩子用学步车学走路有什么好,反而认为它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因为学步车太过灵活,这对于根本不懂得怎样掌控它的小孩来讲,完全没有自主的可能性;因此,小孩多是被学步车的轮子拖着移动的,根本谈不上走路,更谈不上用正确的姿势走路。到后来,那些本想靠学步车省力的家长,恐怕还得花更大的功夫去校正孩子那歪歪斜斜的走路姿势。这让我想起一位较为资深的英语教师讲过的话:宁愿教那些从未学过英语的孩子讲英语,也不愿教那些乱七八糟地说过几天英语的成年人说英语。因为要校正那些人已固有的错误发音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情。所以,无论教孩子做什么事情,真正最省心的办法是:从一开始就正规化。所以,我不主张小孩用所谓的学步车学走路。 

          对于儿子的开步,我以为儿子还有几十年的人生路要走,完全不必急于早早地就学走路,所以并不热衷于他的学步。倒是儿子似乎很心急,迫不及待地自己就在床上练了起来。先是艰难而努力地把那与身子极不相称的脑袋摇摇晃晃地从床上抬起来,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经过多次失败之后,终于可以不摇不晃就把头抬起来了。巩固了一段时间之后,儿子又开始尝试坐起来。也许是因为坐着比趴着的视线更为开阔的原因吧,自从儿子第一次小心翼翼地坐起来之后,只要他是醒着的,就再也不愿意趴在床上了,总是喜欢坐起来,而且每一次坐起来的时候都笑得特别开心。待到可以坐在原地随意地转身以后,儿子又要爬行了。不知不觉地,他就可以爬及到床上的任何地方了。也许是因为天天拉着大人的手做婴儿操的缘故,儿子的手劲增力不少,所以不久,他又不满足于坐和爬了,而总想借着什么站起来。刚开始是拉着大人的手站起来,后来就自己扶着床栏或墙壁站起来。再后来,儿子又借助于墙壁胆战心惊地在床上迈开了人生的第一步。 

          随着儿子自主活动范围的越来越大,儿子的安全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儿子人生的第一个跟头,就是在他借助于婴儿床的边框站起来的时候发生的——当时大人们都不在场,哭声令我们急速地跑过去的时候,儿子的额头上早已鼓起一个大青包——原来他站起身来时床框只齐及他的大腿根部。虽然我们由此而产生了防范安全隐患的意识——将儿子从婴儿床转移到大床,并且,在他醒着的时候不离人。但儿子,仍然不可避免地又摔了几个跟头。 

          最惊心动魄的一次就是,冬天,儿子的保姆小王从家里带来半边狗肉,大家提议吃火锅,战场就设在屋内——主要是为了照顾在床上玩耍的儿子。那床是张老式床,床头床尾都有围栏,床尾的围栏要比床头的高出许多,所以,为了预防万一,我们都是将床头及一侧床边靠墙放置的。一屋子的大人不停地谈笑着,准备着,谁也没有注意到儿子是什么时候从墙角那头扶着墙壁移动到了这头的。也许是受到大人们的热烈情绪的感染,本已靠在床栏上并不断将身子往外探——想凑热闹的儿子,兴奋得突然跳了起来。这一跳非同小可,身体失去了平衡,竟从床栏上翻了下来直奔火锅而去。幸亏老公的一个战友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儿子的一条大腿,这才得以让欢乐的气氛延续下去。

          小孩子摔跤,有的时候真可谓防不胜防。难怪,常常听到那些过来人说这么一句话:“小孩子不摔跤长不大”。这不就是说小孩子摔跤是很难避免的吗?既然如此,与其徒劳地预防孩子摔跤还不如有效地预防灾难性后果!所以,火锅事件之后,我就把儿子的活动场所,又从床上转移到了地面上——缩短了身体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再就是排除掉儿子活动范围内的尖硬物件,这样,即使他摔跤在地,最多也就是摔痛,而不至于造成什么更为严重的后果。 

          很多时候,家长出于各种考虑而对小孩限制太多,其实并不见得是件好事。首先,家长的说教对孩子而言,就象是纸上谈兵,孩子没有亲身去经历过,很可能永远都无法理解家长的苦口婆心。因为没有比较,怎么会有鉴别?第二,家长培养孩子的最终目的不就是要让他们有适应社会的独立的生存能力吗?如果孩子没有实践,他们的适应能力怎样才能由积累到提高呢?所以,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家长防范得当,在避免灾难性后果的前提下,适当地允许孩子摔摔跤。身体的疼痛,说不定还能促使孩子自身产生一定的防范意识呢。“小孩子不摔跤长不大”这句话,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去理解——用较小的状况去预防或者说避免大的状况的发生呢! 


          自从活动场地移到了地面,有了更多的可以借助于走路的东西,儿子想走路的热情似乎更加高涨,尤其是在发现了椅子和凳子可以推着走以后,更是逮着什么推什么,一点也不知道疲倦。上街的时候,也不愿意让大人抱,总想溜下地去走。刚开始的时候还需要左右手都拉着大人的手,慢慢地就一只手了,直到一岁零一个半月那一天开始,就可以完全脱开大人的手自己走路了!  

          儿子能够独立行走后,自主能力也随着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得到不断的提高,当然,不安全的因素也随即增多。在街上散步,路面越是不平的地方,儿子就越爱往那里跑。在河边漫步,儿子也是见沟跨沟见坎跳坎,见到沙堆更是兴奋地往上爬——直到有一次从沙堆上面滚下来饱餐了一顿沙子之后,才对河沙的狂热有所收敛。也许是我们的防范措施还比较到位,所以直到上幼儿园,除了几次轻微的跌跤外,倒没有出过大的状况。 

          不过,人类的冒险性似乎真的更容易体现在孩子身上!不然怎么会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说呢?也许是平安的生活过得久了,让我们也疏于了防范,所以才让五岁多的儿子乘隙上演了一出破天荒的险剧。 

          我们居住的院墙外面是嘉乐纸厂的家属区,而与我家隔墙的邻居恰恰是我电大的同学,两家来往自然比较密切,而两家的小儿见面也很亲热。同学家小儿长两岁,所以儿子管他叫哥。据说,我们住的地方以前是部队的猪舍,可能是改建家属房时的疏漏,隔墙的墙柱打造得极为参差不齐——就象是个无序的台阶一样。在我家屋外“台阶”旁边的两家隔墙上一米二左右的地方有一块松动的砖,后来,为了两家有时说话方便,我们就干脆把那块砖拿了下来——也更方便了两个小儿的交谈。当时同学家正养了几对海狸鼠,养鼠的地方是同学家的后院——正好在隔墙下。我带儿子去同学家看过,儿子喜欢得很,所以,之后就经常通过那个窗口向小哥哥打听海狸鼠的情况。  

          那是一个星期天,吃完中午饭后,我和老公正在后院的厨房里收拾碗筷,就听到邻家阿姨在前院的一声惊叫:“快来啊,你们儿子从墙上摔下来了!”随即传来儿子的哭声。把我和老公吓得丢了碗就跑了出去。只见儿子趴在地上,身下身边有几块砖。原来,儿子听了小哥哥的介绍后还嫌不过瘾,竟突发奇想:顺着那个象台阶样的墙柱爬过墙去亲自看看。谁知快到墙顶的时候,有一块砖承重不起脱落了,儿子也就随着跌了下来。我们赶紧把儿子送往部队医院,医生一边询问孩子,一边作了仔细的检查,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估计孩子哭不是因为摔伤哪里而是吓哭的。但为了预防万一,还是建议留院察看一夜。那天晚上我紧张得几乎一夜没合眼,儿子稍微有动静,我就会问他有没有什么地方痛,得到的回答都是没有。我仍然不放心,就一遍又一遍地观察他睡着时的表情,呼吸是否跟平常一样。直到第二天早晨,医生来作了第二次详查后说:没事啦,可以回去了。我才重重地舒了一口气。 

          这一次的有惊无险,我想儿子一定是吸取教训了。所以,尽管后来每当提及此番惊历的时候,儿子的语气中还会多少保留一点英雄般的得意,却再也没有那样莽撞地行事过了。而且从此以后,但凡我们在安全问题方面的警示,都能促使儿子谨慎从事。这,也算是人生的一种收获吧!  

    (七)心理安危

          相信每一位作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安快乐地长大成人。然而,对于孩子的安全,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避免孩子受到身体方面的伤害,并尽己所知的传授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以增强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之外,还有一个更值得父母注意的方面就是怎样给予孩子心灵上的慰藉。因为对于毫无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而言,无论怎样丰厚的物质条件,都没有让孩子有一颗不受惊吓,充满安全感的心,更能让孩子享受到生活的乐趣,更能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带给他心理上的安危感是很灵敏的,对生活环境的改变更是如此。而且这种敏感能力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小到通常大人们都误以为孩子什么都不会懂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儿子满月以后直到他一岁时他奶奶从老家来之前,这段时间,我们先后请过好几个保姆,保姆通常都是吃住在我家的,只有一次例外。那是保姆小王家的狗被小偷打死之后——前述“火锅事件”中那半边狗肉的来由,她不放心独自留守家中的老父亲,所以提出要回去。因她走得实在太急,一时间找不到人来代替她,我们就只好在邻近的街上找了一户人家——只照看白天,上午上班的时候老公把儿子送过去,下午下班的时候再接回来。我们当时住在部队枪械所最里面的院子里。以往,无论是我们还是保姆,也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我们把儿子抱到外面的操场上去,就会有人过来抱小孩玩,儿子也乐得在兵叔叔们的手中转来转去。但自从儿子白天去了街上大嫂家以后,下午回到家以后,就任谁也别想从我的手里抱走了。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儿子开始认生了——我们这儿有一种说法,说小孩到了几个月大之后就会认生。但,总不至于他爸也抱不走吧?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赶紧找了一个能住在家里的保姆——小罗。奇怪的是,小罗来了以后,儿子认生的举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猜想,也许是我们突然地把儿子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去,让儿子产生了一种本能的恐惧感,所以才会变得那样惊恐不安。所以,从此以后,无论是什么事,只要会涉及到儿子的,我事先都会耐心细致地给他讲清楚,让他有个心理准备而不再搞突然袭击。但就是这样,我也发现,平时很淘的儿子,每当我或者老公因公出差不在家的时候,儿子就会变得非常得自觉,而且不论玩什么,总会时不时地回家来看看留守家中的爸爸或妈妈还在不在。当然,我们一旦结束公差,儿子就会“原形毕露”。儿子的这种表现,让我联想到那些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为什么总是容易出现极端心理,恐怕跟长期处于类似这样的危机环境中不无关系吧?  

          时下的社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也随着人们某些观念的改变,离婚不再象过去那样难,似乎变得越来越容易,也越来越随性,自然也就越来越普遍。从而也更让人们对家庭的稳定不再抱有奢望,遇上风雨也不再象过去那样坚守。家庭似乎成了一座沙丘上的建筑,无论是风还是雨,更不用说洪水,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它摧毁。这种对家庭的危机感,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孩子们身心。记得儿子在上小学不久,一个星期天,记不得我是因什么事情与他爸吵了几句,气得我丢下他爸,便叫上儿子一道先走着回我父母家。平日里也难免有两人拌嘴的时候,所以生点小闷气是常有的事,因而一路上,尽管我心里的气还未全消,但也一直在对儿子讲话。快到我父母家时,在路上一直只听我说话的儿子,突然问我:“妈妈,你会跟爸爸离婚吗?”我没想到那么一个小小的插曲却引发儿子提出这么一个严肃的问题,我立即意识到,儿子班上的同学中肯定有父母离婚了的,而且肯定已对那位同学造成了伤害,因而才会在班上其他同学心理埋下这样的担忧。因此,我很快回答道:“不会!”并赶快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接着对儿子说:“建立一个家庭,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也不能轻易就把它给拆掉。人生有很多难题,对于已经成立了家庭的人来讲,怎样把家庭建设好,也是一道难题。既然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就要勇敢地面对它,当然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逃跑,这样,人生就会一事无成!放心吧,儿子,要相信你的爸爸妈妈一定会解决这个难题的!”虽然儿子那时还太小,不一定懂得这个道理,但至少,儿子可以确定一件事,那就是:他不用再担心他的父母会离婚,他的家庭会弱不禁风!  

          也许是没有经过母乳喂养的原因,五岁前的儿子特别容易生病,真叫是:“大病不犯,小病不断”,吃药、打针是常有的事。儿子的病种大多是两种:腹泻,咳嗽。“腹泻”是儿子得的第一个病——两个月的时候喝了用桔肉汁兑的开水引起,从此以后,此病就成了儿子的常见病了。而且很奇怪,每当柑桔上市的时候就特别容易犯,后来我从杂志上看到一个论点,说是柑桔可以降低酸性体质的人的抵抗力——我相信了这一说法,所以之后,我就特别注意控制儿子吃柑桔——尤其是在吃了高脂肪高蛋白之后。果然收到了成效,儿子的这一常见病也渐变成了一种警钟似的病——太过大意的时候,才会重犯一次。另外一种常见病就是咳嗽。因为儿子总象是交替着患这两种病,所以我也就“久病成医”了——自己也可以给儿子配药吃了。直到五岁以后儿子才第一次发烧,所以当时就搞得我们措手不及——因为是晚上,家里又没有备药,就只有不断地给儿子喝水,好歹熬到了天亮而没出大的症状。此后,家里又多备了一种发烧的药。 

          尽管儿子当时多病,吃药却不成问题,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都是儿子自己吃,尤其是中药,为了保持药性,我从来都是不放糖的,儿子仍然是照喝不误——还在用奶瓶的时候就是这样。当然,第一次喂药是比较麻烦一点。虽然用捏鼻子强行灌药的方法比较简单省事,但此法有两个弊端,一是容易灌到孩子气管里去而造成危险,二是我以为强行灌药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负面影响而不利于病愈。所以,第一次很费了一些口舌,才终于给儿子喂完药。但有了第一次之后,以后的喂药直至他自己吃药就顺利了许多。 

          儿子似乎对疼痛的记忆总是不太深刻,所以对待打针也从来没有象其他孩子那样表现得惊恐不安——见到穿白大挂的就会哭闹不止。还小的时候就是这样,总是要等到医生把针扎进去推针的时候才会痛得哭,一旦针头拨出来后,他的注意力又会很容易被吸引开而不再哭闹。大一点了,尤其是上了幼儿园后,也许是听老师讲解放军叔叔勇敢的故事多了,加上他自己又是那么喜欢我们院里的那些兵叔叔们而希望自己长大了也当一名解放军战士。所以,每次看到医生阿姨准备针药的时候,尽管脸上多少会流露出一些怯色,但听到我们鼓励他要象解放军那样勇敢之后,即使针打得再痛,痛得呲牙裂嘴,甚至打完针以后还会一蹶一拐地走上一段,也绝不会哼一声。 

          也许是从那次“临时保姆”的事件中得到的警示,自此以后,我似乎就在自觉不自觉注意起培养儿子的适应能力来。因为不管怎样,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儿子总会是要不断地变换着生活的小环境,乃至大环境。如果总是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的环境,那么,对于儿子心灵的呵护一定是有极大帮助的!  

          因此我从很早的时候就注意收集有关幼儿园方面的信息,为儿子日后上幼儿园作准备。有不少刚刚入园的孩子总是要哭闹那么一段时间以后才会逐渐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我发现有这样表现的孩子在各自的家庭里面大都象一颗太阳,而父母及其所有的长辈们也都象恒星一般整天都在围着他转。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环境,很容易养成孩子过分地依赖家人——有家人在的时候可以无忧无虑、无所顾忌,没家人在的时候就惊惶失措,这样的孩子自然就很难适应幼儿园那种孩子围着老师转的环境;也容易养成孩子让不得人,吃不得亏——自然就很难合群,也很容易遭到其他孩子的孤立。这就很容易给孩子心理上埋下阴影,甚至成为孩子日后行为偏差的诱因。 

          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儿子身上,我从每一件生活小事做起,不让孩子产生任何自己特殊的感觉。 

          儿子的装束。从婴儿时期开始,儿子就有不少衣裤是旧的——或是从亲友小孩那里承接下来的,或是我母亲用大人穿过的衣裤改做的。我们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没有钱给儿子买更多的新服装,而是觉得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孩子生活简朴的作风,因为我的感悟是:一个人生活的简朴利于思想的修炼和心灵的净化!因此,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除了内衣内裤和鞋袜,除了学校规定的服装,我们给儿子买的外套,几乎是屈指可数。小学的时候,校服多一点,所以儿子基本上都是穿校服上学;初中的时候,承接大人的外套就更多一点。上了高中以后,虽然儿子仍然没有主动提出过购买新服装,但我从儿子对已有服装的选择性搭配这一举动中,意识到已经到了让儿子对自己的服装发表意见的时候,所以,给儿子买服装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就要多一点。但也只有他特别喜欢的牛仔裤是与我们一起上街去买的,其余的他也只是对颜色作了要求。虽然儿子一直没有单独地去购买过服装,但我一点也不担心他有朝一日会自己买不回来服装,因为我觉得至少在对服装的看法上儿子就比我当年强了许多。

      在儿子的饮食方面,我奉行的是:只有在心情愉快的情况下进食,食物才会对身体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如果我不认为儿子是因为挑食而不吃某种食物,我通常都会有所通融。在儿子的婴儿时期就是这样——不挑食,不管是什么牌子的奶粉,米粉,也不管是什么蔬菜煮的汤,即使是中草药水,只要灌在奶瓶里面,他都会照喝不误。但唯独有一样——豆粉。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因为豆粉有一股生豆子的气味,儿子闻不惯,所以把豆粉冲成浆后又反复地在锅里煮,并且把它与奶粉混在一起,但是没有用——只要儿子的嘴一挨着灌有豆浆的奶瓶,他就会用舌头把奶瓶给抵出来。我回想起自己怀孕时想都想不得以往最爱吃的豆腐的怪事,不知道这两件事情是否有所关联?不过既然如此,我也只好作罢,不再尝试让儿子喝豆浆。上小学、初中的时候,恰逢教育系统推行喝豆浆运动,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小学老师把关比较严,儿子只好每天用饮料瓶装好,下午放学的时候带回家——我帮他喝。后来,不那么严了,儿子也就赖得带了。所以直到初中毕业,儿子只是每个学期交豆浆钱,而不喝豆浆。如今,儿子仍然不喝豆浆。  

          曾经有一篇关于营养的文章——那是在电大的英语课程中学到的,它的观点很吸引我。它认为:通常人们摄取什么营养跟自身的需求有关,只有在自己想吃的时候吃,人体才会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由此我以为强迫性进食就有可能产生两个副作用:一是导致食物起不到它应有的营养作用,二是诱发孩子的厌食。所以为了避免儿子产生偏食挑食的毛病,从儿子能够喝菜汤开始,我就从不给儿子另起炉灶,总是我们吃什么他吃什么,当然这样一来,我们做菜时用的调味品也就大多局限在盐、酱油、味精三样上了——后来我婆婆来了,也是只能用这三样作调味品。记得儿子上幼儿园以前,我们吃得最多的就是猪肉丸子汤——也许是吃腻了,后来儿子能够消化肉丝肉片的时候就开始拒绝吃猪肉丸子了。儿子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吃肥肉,我因为自己婴儿时出麻疹闷了油就从来不吃肥肉直到如今,但儿子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我肯定他不吃肥肉只是暂时性的——也许是因为身体本身还不需要,因此我从未强迫过他吃。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量的增加,自然而然地就吃起了肥肉。吃鸡蛋也是这样,有一段时间,儿子突然说他不想吃鸡蛋了。想想也是,几乎从能吃石头蛋开始,每天早晨的一个鸡蛋就没间断过——是我也该吃腻了。所以我同意了儿子的请求。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儿子早晨能吃鸡蛋的话,至少在营养的搭配上我确实会省心不少,就给他做工作,恰巧学校里有同学因为不好好吃早餐发生晕到的事情对他触动很大,所以我一讲明道理,儿子就同意继续吃下去,就这样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 

          儿子的玩具。比起周边的同龄人来,儿子小时候的玩具不算多但却很珍惜。从儿子可以比较清楚地表达他自己的需求——一岁多吧开始,我就让他自己挑选玩具。每次买玩具的时候,我会把他领到柜台前指着里面的玩具对他讲明,哪边的是只能看不能买的——因为比较贵,我们买不起;哪边的是可以买的,但只能买一个。因此你一定要仔细挑选,无论是哪一个玩具,一旦买了就不能更换了,只有等到下一次才能买新的玩具——至于下一次具体在什么时间,我从来不讲,儿子也从来没问,只知道那一定是很久以后。所以,每一次买玩具,儿子都会先把那些只能看的玩具挨个看个够,然后再在能买的玩具中左比右看地挑选出一个,待我付款后就高高兴兴地带回家去了。 

          我之所以在买玩具的问题上,表现得如此吝啬,一是因为我以为那些玩具已经足够开发儿子某些方面的智力,二是为了让儿子养成爱护玩具的好习惯,三也是为了增加幼儿园对儿子的吸引力。  

          儿子上的第一个幼儿园是我们工厂的幼儿园——因为每天的开放时间随工厂的作息时间,而且本厂职工的子女满两岁就可以入园。“气瓶”事件以后我总是不能安心,所以,在儿子刚满两岁不久,我就把他送进了幼儿园。  

          儿子初进幼儿园时,我在儿子的穿着上作了特别的搭配:每天,除了最外面的裤子是封档的外,里面的裤子,不仅是开叉的,而且是背带式的。因为此时的儿子,大小便还不能完全的自理,所以这样穿着,既为了方便老师的帮助,也便于儿子自己练习脱穿。因此,在老师的帮助下,儿子很快地就能够自己上厕所了。  

          我的前期准备工作得到了预期的效果——儿子似乎特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据老师讲,还从来没有见过象他那样的孩子——从进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哭过,而且很有礼貌,玩什么都很专心,也很让得人,从不与小朋友争抢玩具,即使是别人抢了他正在玩的玩具,他也不会去反抢回来,而只是去找另外的玩就是。  

         我们这儿流行一句民间俗语:“吃得亏,打得拢堆”。我也觉得:“吃亏是福”,所以,我很希望儿子是一个懂得谦让,能够吃得亏的人。但同时,我却并不希望儿子是一个懦弱的人,所以,我告诫儿子尽量做到三点:“一、不要欺侮别人;二、当别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你应该原谅他;三、但如若有人欺侮你,你一定不要哭——即使把你弄痛了也不要哭。因为你一哭,别人会以为你好欺侮而更要欺侮你。那么怎么办呢?你要做的就是:给他三次警告!如果最后一次警告完毕,对方仍然不肯住手,这时候你就可以还击了。用手,甚至用脚都可以,但是不要使用任何工具——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八)行为习惯

          我以为,一个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人更容易在社会上立足。因此,帮助孩子从小就开始积累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一种对孩子心灵的呵护!所以,我从不会因为儿子小就无原则地迁就他。而且,就是因为他还太小,有很多道理他还不可能懂,也不可能去理解,更不可能去变通,我才更要做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让儿子对事物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印象。  

          那个时候,城市的儿童游乐场才刚刚兴起,规模不大,且就设在公园里面。因为我们每个星期都要回一趟我爸妈家,也要经过那里,所以,每一次都会带儿子去转一转,看一看。儿子周岁以后,我们决定让他亲自去尝试尝试。在我们的鼓励之下,儿子战战兢兢地坐了第一次小火车。谁知,就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去儿子都嚷着要坐小火车。而且也渐渐对其它的项目有了兴趣。我给儿子作的规定是:每一次,只能玩一样,而且,只能玩一次。刚开始的时候,儿子是同意的。后来,可能是因为玩得次数多了,胆子也大了起来,也就不再满足每次只玩一遍了。这样的情绪经过几次的依依不舍之后,终于爆发了。那一次,儿子坐了一遍之后,就说什么也不肯离开那儿了。我强行把他抱着走了很远,他仍然是又哭又闹又不依教,我终于失去了耐性,对他动起武来。  

          尽管我不主张打孩子,但也并没有完全禁止,只不过有些顾忌。一是不允许我老公打孩子,理由是男性手重,怕把孩子打坏了。二是体罚孩子的时候,只能徒手,而不能用任何其它的工具,理由是徒手才能知深浅。三是不能乱打,小孩的头、背和臀部是不能打的,理由是这几个地方容易对孩子造成大的伤害。所以,就只能打手心。理由也有二,既便于控制体罚的力度,又能训练孩子的掌力——这后一种理由显然是谬语。 

          没想到那一次,儿子的固执,气得我当街就变成了一个野蛮的母亲。但,即便是我的手心都打痛了,儿子仍然不屈服。我只好采用了最下下策的一招。我告诉他,妈妈不要他了,让他愿意上哪上哪去。说完,我丢下他,头也不回地就走了。儿子刚开始还要往公园方向奔,可是回过头来看到我理也不理他,只自顾自地往外婆家方向走去,这才意识到:妈妈真的不要他了!转而哭叫着向我跑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幸运人生之幸运的母亲2  幸运  幸运词条  母亲  母亲词条  人生  人生词条  
随笔

 新年断想2

         ■情感绑架:对别人好,就不自觉想左右对方;受别人呵护、关爱,就不自觉产生依赖。人与...(展开)

随笔

 女人要学会总结自己

 总结自己。人生的沧桑起伏跌荡,看看我们一路走来都作了些什么!不管成也好、败也好,看看吧总结一下,哪些是由于你的聪明才智的发挥,取的了好的或意想不到的收获,又有...(展开)

随笔

 追打

往事悠悠——追打我家的屋后是一条过道,后院分南北住着刘姓大户刘老爷子和三个儿子一共四家算是自立门户也统一行动,还有一户田姓人家孤单住在南院。刘老爷子的三儿有两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