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东西比孤独更值得咀嚼——这是我在看完《瓦尔登湖》后心里留下的最亮丽的一抹霞光。如果说开心是让人发腻的甜,伤心是让人反胃的苦,一切情绪都应有代名词,都应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那么,孤独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或者说,孤独有没有味道?你说过你有时感觉自己错解了自己,自己以为自己会是个无比爱热闹的人,可是,现在的你却发觉自己根本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爱热闹,还是患上了“孤独”。我想知道,你觉得,孤独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孤独的背后,有没有心灵的震颤!
你应该看过陈奕迅的《卡拉OK之王》的MV吧,一群人在欢笑,笑他们自己都不清楚的笑点,一群人在聊天,聊与他们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事,只有他一个人独自守着麦克风,唱着世界上最安静的歌——因为谁也听不见或不想听。这是一种孤独,一种身在群体,却无从寄予的孤独;还有较为悲壮,较富有理想主义情怀的孤独,那就是孔夫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独,无欲故无惧;当然,还有我们的小孤独,一种经常自然而然即来的一种无依靠感,一种悄无声息横在前方的渺茫感。孤独的方式该是多么的多样化哦,可是孤独的味道到底是什么呢?这便是孤独需要咀嚼的原因吧。如此一个味觉上的“变色龙”,我们怎能轻易放过呢?
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我将孤独误会了太久,我一直觉得,无论孤独如何滋味多变,它终归不是一个好东西。可是,《瓦尔登湖》真的有种太不一般的力量与精神核心,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孤独也是一个人求之而难得的珍物。我们总是奢侈的浪费孤独,任它带走千般光阴。也正是在这本书里,我隐隐约约的察觉到孤独是上帝赋予一个人进行安静的思考的真正的礼物,有什么时候我们不会为外物,外人而扰心呢?有什么时候我们拥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却白白任其溜走呢?恐怕这就是孤独的时候吧!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一个人或盯着天,或看着地,或望着手里的一支笔,垂过前额的一缕发丝,静静地无限遐想,身虽禁锢在天地的一隅,魂却畅游在时空的无垠。只有在此时,我们既一无所有,我们又俘获了天地。前面你让我向你推荐几本书,但,老实说,这是我这两个月来读过还能雁过留痕的书,也是我觉得值得推荐的书,也是一本很难一口气读完的书。(所以,现在想起端端在高中就读完过这本书,真心觉得羡慕与愧疚)。
当然,世上无人人必读之书,即使是流传千年的经典,也需要在特定的时候,特定的机缘情况下进行阅读。孔子五十方可学《易》,《红楼梦》亦只有在足够的经历后才能品出其中的酸辛,所以,有的书读之真的需要对的地方与对的心境。我之所以废话这么多,也只不过是想说,思考者的孤独——真的是《瓦尔登湖》最好的诠释,但正因为太过孤独,就显得过于的冷清与淡泊,直淡到你无法忍受下去,此时,不妨把孤独切上几十刀,一顿一顿复一顿,总有咀嚼完的时候,直到那时,恐怕你也会感謝生活中来之不易的孤独。做一个安静的孤独者,思考者,不再深囿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