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部电影,其中有个片段掠过这样一处场景:有一对父女去乡下探亲,行走在沿河的一片树林子里,小女孩眼尖,一抬头,看见鸟巢,便欢喜得惊叫起来。这样的寻找和发现,对于一个长期生活在城市里七岁大的孩子来说,心中充满了无限的乐趣。
临近国庆节,期待回家的我站在宿舍的阳台上,闻着院内淡淡的桂花香,对着窗外那一抺绿遥望故乡,我望到了故乡那高高而又茂密的竹林;望到了故乡那夜晚的灯光;望到了故乡那一轮朦胧的圆月;望到了故乡那黄了一季,青了一季的梯田式稻草;望到了故乡那头老黄牛与锈铁犁……当我将目光再往高处遥望时,我望到了故乡丛林里那几棵高高树杈上的鸟巢。
故乡的鸟巢,有着大山的守护,在那茂密的丛林里确实多得令人惊讶,且看它们零零星星分散在不同的树杈上。要说鸟巢的造型,其实也相当简单,大多成鸟蛋形或是球形。鸟儿们选用许多根细小枯枝进行叠加,当建成之后看上去便像是无规矩的堆积,但树枝与树枝之间却是紧紧相扣及根根相卡的,如此便构成了一个个牢固的鸟窝来,高高地悬于丛林的树杈之上。每当冬天来临时,树枝便开始裸露了,鸟巢也便裸露出来。
这一个个牢固而又瘦小的鸟巢,成为远在异乡的我梦里最诗意般的情景。
童年时,每当放学回家,便约三五好友一同趁父母不注意偷偷的从家里溜了出来,各人拿着自制的弹弓在碎石子马路上捡了许多小石粒子充当“弹药”,往茂密的丛林走去。寻到鸟窝,如果树不高时,便爬到树上去掏鸟窝捡鸟蛋;如果树太高时,便用弹弓装上“弹药”对准了鸟窝射击,每次出动准会有收获,而回到家中便也少不了大人们的训斥。随着年龄渐长,开始慢慢地懂得了像大人们一样学会着去保护它们。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下的年轻人大都走出了大山,进城务工去了,如是,剩在家中的多是些老人与小孩,经过几年的打拼,混得好的则在城里买了房子,安了家。长期以往,偌大的一个村子,有好几处都成了“空巢”的家庭。这样,平日里乡村开始显得更加宁静,也更加空旷。鸟儿们便成了那一大片树林地和稻草田的守望者,任由飞翔,就连我们小时候喜欢的爬上树掏鸟窝,用弹弓打鸟、追鸟等有趣活动,现在也极少有人问津了。
岁月匆匆,故乡的春夏秋冬一直未变,只是在这渐行渐远的日子里,回家的欲望让游子们越来越强烈。每逢到了节假日的时候,身在千里之外的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提着行李赶车归家的人,常常在这个时候,我也成了匆匆的归家人,在不经意间便会时常想起故乡那高高树杈上的鸟巢来。
如今,站在灯火阑珊处遥望故乡时,故乡的山峰很高,地很广阔,天也很蓝,而更能触动我心灵的是那鸟蛋型或球型式的一个个鸟巢,因为它们带给了我童时无尽的回忆,带给我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同时也带给我温暖……它是这异乡冬季里别样的风景,也是我思乡里不断跳跃着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