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善垂钓,其工具也非常简陋。
怎么钓鱼,孩提时代根本不知道,只是硬生生的仿照大孩子学做钓鱼工具。在竹林里选一些又细又长的斑竹,剔去桠枝,把母亲扎鞋的麻线栓在竹竿的顶端,再找一截干了的芦苇杆,用菜刀切成两寸左右长当做浮漂,然后将用坏了的小针在煤油灯上烧红,弯成鱼钩状,便高高兴兴的来到小河边。到了河边却不知在哪里钓,就沿着河边走,一直到在河边垂钓的孩子身边才停下来,找一小石块在钩上方一寸处捆一小石块,将鱼竿高高举起,等到勾停在背后便向前一甩,“呯”的一声砸在大孩子垂钓的旁边,两眼直勾勾的看着浮漂不知怎么办,直到小伙伴叫一声“拉”,才猛地一扯,嘿,连鱼带勾甩在了背后,一看一条鱼乱跳不停,心里慌了,把鱼竿慌忙扔在地上,跑过去一把按住,将鱼钩一下扯出来,用手从鱼嘴里穿过去勾住鱼腮,笑嘻嘻的用树枝穿好鱼放在水里。
可能是用力太猛,那用石块做的坠子不知甩到哪里去了,又找来一小石块捆上,重复着不久前的故事。
父母见我提着一串鱼回来,知道我们饿着的肚子可以有食物填下了,高兴极了。那一次晚餐我们一家人美美的吃了一顿,肚子饱饱的,走起路来肚子里还砰咚砰咚响。
于是,只要读书回家我就垂钓,我知道只要钓到鱼我们的肚子就少吵吵闹闹,圆溜溜的肚子奏出美妙的音乐。
这样,垂钓成为我读书后的课,这样我似乎少挨饿些。
现在我仍喜欢垂钓,但我不是因为填肚子,也不是因为喜欢吃鱼,而是在水中领略自然风光的无穷魅力,感悟生活的悠闲、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