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幼年家贫寒,我过早地负担了生活的担子。长期工作在外与家分居两地,饱受长期单身生活之难。1958年在职的银行党支部为了完成“抓右派”的指标,便以我“大鸣大放”的发言和《日记》篡改拼凑“材料”强压逼供定为“右派”,从此开始度过了20多年的苦难历程。待错案纠正后青壮年已过。凭着不甘沉沦不懈地努力,几年之间就晋升到地区行副行长(县、处级)职位,获得了高级技术职称。以工作业绩和著树成果洗冤辱、正名份、示品格。这些变化不堪设想。然而,人生暂短,最后的几年宽松时光转瞬即逝。对于我来说,这段时光也过得并不宽松,几乎全是较量与拚搏。
这是一部个人经历的片段记录,也是我国这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剪影。它能够让同代人重温自己的过去;年轻人了解我们是从怎样的环境中走过来的,也更会倍加珍爱今天社会的优越美好。
-------------
目 录
第一章、童年时代 (1—12)
第二章、艰难岁月 (1—13)
第三章、忍辱负重 (1—6)
第四章、背井离乡 (1—6)
第五章、呕心沥血 (1—7)
第六章、自强不息 (1—5)
第七章、步履沧桑 (1—14)
第八章、退居苦乐 (1—14)
第九章、征途感悟 (1—12)
第十章、情系故土 (1—7)
─────────────
回忆片段 第一章,童年时代(1)
1,屋冷炕凉怨天寒
六岁前后那几年冬天,我家住在山沟里,一间半旧草房,窗纸上和仅有的半扇窗玻璃上终日挂满冰霜。房子年久失修,屋棚上土墙上挂满了霜雪,到晚上被油灯一照磷磷发光。被少炕凉,躺在炕上冻得直打哆嗦。母亲常说:“这屋子真象风棚似的!”常找些干柴在火盆里垄火取暖,弄得满屋是烟,呛得人双眼流泪,有时候围着火盆坐到天亮。
2,我的“感冒灵”
生活环境艰苦饮食不佳,儿时三天两头患感冒发烧。母亲说是“冻着了”就用水煮些萝卜缨,再把蓖麻籽去皮捣碎掺到一起擦前后心,然后盖上被发汗,再喝一碗粳米粥睡上一夜,慢慢就好了。那时农村缺医少药没有治感冒的好办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又挺好使。那时我一发烧头痛就让妈妈这么治疗。每年秋天都在房西头杏树上挂些萝卜缨备用。
3,有病时吃的小灶
因为我是父母唯一的男孩,小时(五、六岁)很娇惯。那时农家种啥吃啥很少有细粮,种水稻的更是罕见。那时我家只有几亩山坡地,不能种粳子(旱稻子)长年吃不着白米饭。亲戚朋友来串门有的送几斤粳米,妈妈舍不得吃就留下来,待我头疼脑热(生病)时熬一小碗稀粥给我喝,喝完了朦上被捂出一身汗就好了。姐姐们看我吃小灶都很羡慕。
4,追忆恍惚幼儿时
仿佛是一两岁的时候,妈妈用棉被把我裹得紧紧的放在热炕头上,还怕冷着再盖上被,冬夏如此。喂完奶又重新裹好仰颏放在热炕上,我就觉得头脑发胀耳边嗡嗡作响,就晕了过去--睡了。妈妈以为热点不要紧,冷是万万不行的。那时儿童死亡率高,和缺乏护养知识有关。至今遇气温过高或炕太热时,常头痛头晕,这可能和儿时过分伤热有关。
5,勤有功戏无益
父母教子成人心切,在我五岁时就教我读书。玩的时间不多,有时玩的入神,父亲就对我说:“勤有功戏无益”(《三字经》中的话)就让我去读书写字,时常晚上让我把读过的书背诵给他听。母亲更有一份心思,她怕我长大了耍钱不务正业,连纸牌都不让我玩。致使我对玩不感兴趣甚至厌腻,至今连扑克麻将都不会打,成为现代交际上的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