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一些中学通过开展积极的课外活动为高三学生减压。
临近高考,考生和家长的心情愈来愈紧张,有些考生出现了失眠、焦虑、烦躁等问题。有资料显示,90%以上的高考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是:考生压力过大,精神负担过重,期望值过高,缺乏自信,家长教育方式不当等。如何让考生放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在考场上发挥最好的水平?
考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据心理专家介绍,自4月份开始,高考学生和家长到心理门诊咨询和就诊的人数明显增多。考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包括了:失眠,他们往往表现为无论多么疲倦都难以入睡;个性的改变,原先活跃的个性变得孤僻,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爱说话,不喜欢和别人接触与交流;注意力不集中,大脑一片空白,学习效率低下;感觉精力下降;出现烦躁情绪,因为这时考生急切地想要提高学习效率,却总感觉力不从心,学习效果极差,所以很容易出现这种情绪。专家表示:“失眠问题尤为突出。”
据介绍,考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主要由考生个人的综合素质所决定,包括考生的人生观、应急能力以及性格。缺乏自信;缺乏主见,容易被暗示;个性孤僻,缺乏兴趣,太过专注于学习的个性往往更容易产生考前的心理问题。
“高考是考生所面临的重大关口,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考生感觉竞争激烈,心情紧张,这是正常的反应。适度的紧张和压力能够激发人的潜能和前进的动力。”专家认为,但是如果紧张情绪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就需要进行心理调适。
考生心理如何调整
专家建议,考生首先要学会自己的自我暗示。心理暗示是一种启示、提醒和指令,它会告诉你注意什么、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和怎样行动,因而它能支配影响你的行为,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种正向的提醒和指令,会引导人潜在的积极动机,产生积极的行为。通过积极暗示,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态、情绪、意志及能力,考生可以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暗示,告诉自己“我行”、“我完全有能力应对考试”、“我已经准备好了”等等,在这种自我调整的作用下,能够很好地消除心理压力,从而消除焦虑,放松心情。
还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适当降低期望值,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要正视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智力差异,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成绩,制定的目标要符合自身的能力。”考生要经常劝慰自己:只要努力了,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都无愧于心,也无愧于父母。
另外,在考试之前要坚持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不要打“疲劳战”。临近考试时,很多考生都是争分夺秒,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分钟来用。他们常常挑灯夜战,晚睡早起。专家指出,这样的“疲劳战”让大脑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影响大脑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学习效率不佳。“最好要制订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努力做到早睡早起,不开夜车,不打疲劳战。这样才能保证考试时具有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
考前要注意劳逸结合,因为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同时还会有效转移考生的注意力。对于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应该进行有益而适宜的体育运动,以此减轻紧张度。科学研究证明,一些呼吸性的锻炼,例如长跑、打羽毛球、篮球、游泳等,都通过运动释放出一身透汗,从而会精神倍增,它可以使人增强信心,使之精力充沛,因为这些活动让人机体彻底放松,从而消除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就会保持乐观的心态。
如果考生出现了失眠的症状,不要害怕和担心,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采取“不作为”的方式,即不要把失眠当作一回事,轻松对待。睡不着时,可以静静躺着闭目养神,这其实也是一个休息的过程。
家长的关注要适度
家长对孩子的关注要适度。每到高考时,很多家长总是如临大敌,有时甚至比考生还要紧张,殊不知,这样焦虑的情绪很容易传达给孩子,并且影响了孩子的情绪,产生消极的结果。
专家建议,高考前,不仅考生要保持平常心态,家长也要以平常心对待,否则巨大的反差反而让考生难以适从,另外,家长还要注重加强和孩子的沟通。“这种沟通要注意技巧,不要太关注孩子的心理症状,例如总是询问孩子的睡眠,学习状态等,而是应该多问问孩子‘我能帮你做什么’、‘"你现在有什么想法’等,帮助孩子转移焦虑的情绪,还能给孩子提供倾诉的机会。”
不仅如此,家长要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因为过高的期望,对考生将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状况,家长应帮助考生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自己,劳逸结合,例如周日和孩子一起去打球、爬山、看电影、逛街等。
在学校方面,建议最好将教室里的“高考倒计时”、“高考冲刺”等标语去掉,因为在这些标语的刺激下,学生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教室需要营造一种温馨的环境,让考生以平常的心态去面对高考。”专家表示,教室中可以采用一些人性化的语言来鼓励学生,例如“相信你自己是最棒的”、“在过程中享受收获"等。”
■延伸阅读
专家指出高考进补的误区
高考冲刺阶段,考生学习强度大,消耗大量的体力和能量,身心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身体疲倦是难以避免的。“买点补品,他们这样太辛苦了。”,“孩子每天都学习到很晚,明天要多买些好菜给他补补。 ”为了让考生更好的迎考,家长们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最补的饮食,但最补就是最健康的吗?这些“进补大法”是否适合高三考生呢?
误区一:考生消耗大 服用保健品
不少家长看到孩子日以继夜地埋头苦读,身体消耗和脑力消耗非常大,而市场上许多保健品都打着 “增强记忆力”、“增强免疫力”等口号,家长们一方面希望保健品能够很快地补充孩子消耗的能量,另一方面也是心疼孩子,不管是否有效总想试一试。
对此,专家表示,保健品大多味甜,服用过多会直接影响进食。严重的导致口舌苦涩,进食无味且不觉饥饿,因此家长还是应该从每天的膳食做起。如果担心孩子消耗过大,可在晚上准备一些夜宵,如小馄饨、酸奶和八宝粥等。
误区二:考生打瞌睡 红牛加咖啡
浦东高三学生小岳最近书包里常常放着一两包速溶咖啡,有时还会有一罐红牛饮料,主要因为白天有时会感觉“大脑浑浑噩噩”,听老师讲课只看到老师的嘴巴在动,却什么也听不到;有时午餐过后的一两个小时内被瞌睡虫袭击,无法复习功课,醒脑饮料就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
专家认为,像红牛这样提神的饮料,考生喝了会很兴奋,但是晚上却容易睡不着。一些浓咖啡或者浓茶,同样会让孩子难以入睡。这样反而会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状态。如果是复习阶段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可适当少喝一些咖啡或茶提神,但临考前一定不要喝,除此之外,可以喝一些对身体有益的饮料,如奶制品、果汁、菊花茶、枸杞茶等。
误区三:考生太辛苦 大鱼和大肉
为了犒劳辛苦备考的孩子,不少有高考生的家庭每天晚上的餐桌上不是鱼就是肉,虽然也配有蔬菜,但家长往往“督促”孩子多吃荤菜,以补充蛋白质和能量。在寄宿制学校念书的考生,周末回家也必然是改善饮食,丰盛的大餐伺候。
专家表示,考生每天进行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大脑需要葡萄糖,不能吃荤不吃主食,吃水果不吃蔬菜。营养要丰富,同时也要均衡,饮食还是清淡为主。在临考两周时,每天早饭可给孩子适量的坚果如核桃、杏仁等,给孩子补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