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驾车肇事行为严重威胁的他人的身体健康以及交通道路安全,而我国与酒后驾驶相关的法律还不完善。就目前来看,我国对酒后驾驶肇事行为是如何定性的、对酒后驾驶肇事行为采取怎样的处罚措施,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什么是酒后驾驶肇事行为
酒后驾车肇事行为,是指行为人不仅实施了酒后驾车行为,还造成了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的损害结果。
二、我国法律对酒后驾驶肇事行为的相关规定
我国法律对该行为是按损害结果的严重性来定性的,定性依据主要为《刑法》第133条和《道路安全法》第91条及相关司法解释,在理论上,如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则以交通肇事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而如果没有达到上述标准,一般定性为普通的交通事故纠纷,由交警处理甚至当事人协商处理。
交通肇事罪是典型的过失犯罪,有“过失之王”的美称。在刑法规范意义上,酒后驾车,作为交通肇事罪的定性情节,起升格法定性和确定刑事责任等级的作用。然而,酒后驾车肇事行为的危害结果及犯罪情节的严重性在个案中区别很大,在司法实践及行政执法中,上述规定并没有被完全遵照执行。司法实践中有以《刑法》中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间接故意犯罪定罪量刑,而最高院对此持赞成态度。对于情节轻微、损害不大的酒后驾车肇事行为,各地除在专项整治过程中外, 一般采取与其他轻微普通交通事故纠纷相同的处理方法,允许当事人之间协商解决,并不特别追究行为人酒后驾车的行政责任。
三、酒后驾车肇事行为的定性
由以上可知,我国法律对酒后驾车肇事行为的定性较为混乱:在理论上,如果损害后果比较严重,则定性为过失犯罪,这其中又分为三个责任档次,较轻的则定性为行政违法行为,而实务操作空间似乎更大,根据危害结果,定性可在故意犯罪、过失犯罪、行政违法及违法免罚的区间内变动。
通过了解我国对酒后驾车肇事行为的定性,我们不难发现,我国酒后驾驶相关法律还不完善,仍需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对酒后驾车肇事者以严厉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