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疾病的发作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了,“这两年,几乎每年都按7%~9%的速度增长,而且肯定还会继续增。”撇开老龄化的影响,中国那么庞大的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其实都是后备军,下面来看看哪些老年人群容易出现中风吧?
慢—快—慢,掌握中风节奏脑卒中,也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中风很大一个特点,就是起病急骤,突然出现,让人措手不及。”李医生说,他碰到很多病人,是在睡觉的时候发生中风,醒来就瘫了;还有的人,好好说着话,突然就没意识了。
前两天,他就碰到一个83岁的病人,本来是到眼科来复查的,突然倒在了过道上,失去了意识。幸好是在医院,抢救及时,马上进行溶栓。
中风这种“进攻模式”,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它是打闪电战的;但事实上,它的真面目是一种慢性病,一种发病急骤的慢性病。
“中风发生之前,有一个漫长的血管病变过程;发病之后,后遗症很可能伴随一生,突如其来的打击,可能得靠余生慢慢消化。”
临床上把中风分为两类,一类是出血性中风,这类中风跟高血压直接相关,绝大部分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破裂引起的;另一类是缺血性中风,主要与长期的动脉硬化有关,大脑缺血,造成意识丧失。
中风死亡率,我国高过发达国家“从居民死因调查看,中国人脑卒中的死亡率,远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李医生认为,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技术不如人家,而是预防做得非常不够。
“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这些都是中风的高危因素,但它们本身也是慢性病,这就给了你足够的时间来预防中风。”李医生的一朋友,十多年前就有高血压、糖尿病,第一次发现血管有斑块时,李医生就提醒他,一定要控制血糖、血压,否则很危险。
昨天早上,李医生又见了这位朋友,十多年过去了,他每年体检都查查血管,虽然人还是和十多年前一样胖,90公斤,没见减下来,但血管里的斑块没有变化。
“如果他不控制血糖、血压,可能用不了3年,血管就会狭窄。”李医生说,一旦颈部血管狭窄程度达到50%,并且出现头晕、麻木等症状,就得手术。
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有中风先兆但是,李医生遗憾地告诉记者,只有1/3的人会经历中风先兆,而且这些人未必意识到,这些征兆,其实是中风先兆。
比如,有些人会出现短暂性的失忆,甚至精神异常,大家可能以为就是老了,或者精神出问题。“但其实,这些可能是大脑缺血的表现,可能就是中风的先兆。”他解释说,当缺血部位出现在负责记忆的区域时,就会出现暂时失忆的症状。
同样的,如果缺血的部位,出现在负责运动区域,就会出现肢体无力或者一过性的麻木;如果出现在负责视力的部位,就会出现一过性的视物模糊。
“这些先兆,都是短暂性的脑缺血,而出血性的脑中风,可能就没有那么多信号了。”李医生说,这就像一个盲人,一步步靠近悬崖,看不到路上的标志物。
这个时候,需要有人提醒:喂,再走两步,就掉下去了。
建议三高人群,每年做血管检查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些高危人群知道,再走几步就要掉下去了呢?
“给大脑供血的血管,一共有4根,两侧椎动脉和两侧中动脉,如果它们出现狭窄,中风的风险就非常大。”李医生说,有两个很简单的检查,颈内动脉B超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花几分钟,就可以对血管情况有个基本的判断。
高血压、房颤、吸烟、糖尿病、运动少、体重超标、高血脂、卒中家族史,是脑卒中发生的8个关键危险因素,他建议这些人最好每年给血管做一次体检。
“如果狭窄程度达到60%,医生就会建议做血管重建手术;如果已经有症状,即使狭窄程度只有50%,也要考虑手术。”李医生说,手术不能完全避免中风,但可以大大降低中风发生的风险。
李医生告诉记者,跟糖尿病这些慢性病一样,中风也有年轻化的趋势,不过很多年轻的中风病人,可能是受先天因素影响。
“比如血管变异、血管瘤,运动的时候,血管瘤突然破裂,就可能引起出血性中风。”他说,这类情况,虽然整体发病率比较低,一般不像其他危险因素那样,容易筛查,但如果能在体检中发现,提前进行外科或者溶栓治疗,也可以降低中风风险。
以上就是本站小编为您介绍哪些老年人群容易出现中风的内容,另外本网老人安全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养生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以便让老人都能健康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