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心理问题
1、空巢老人缺乏家人、朋友的关心孤独、寂寞感长期存在,易导致老年的产生。对空巢老人而言,子女陪伴的丧失、个人价值的丧失、健康的丧失,部分老人因为腿脚不方便,还丧失了与社会、与周围人的交流。这种老年性抑郁,导致他们情绪低落,没有活力,对前景黯然、消极,甚至出现失眠。
2、空巢老人由于得不到自己子女的关心,会觉得自己在与子女的沟通交往中是失败的,从而觉得自己不可能获得别的方面的生活和情感支持。受到打击,影响了自我认识。空巢问题主要表现为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3、有些老人,不愿与他人沟通,心理问题无法倾诉,就都得不到解决。而且有些人在气质上是抑郁质的,神经系统不够活跃和协调,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心理问题产生后又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和治疗,常常会使一些老年人产生轻生的念头。
4、长期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因子女求学、工作、成家等原因远离而独居在家。老年人缺乏爱,其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生命质量下降。空巢综合症还会导致人的、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失调和减退,下降。空巢老人面临着身体状况差、患病率高、行走不便等问题。从我们走访调查看,空巢老人大多抑郁、惆怅、孤独、寂寞及行为退缩,对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示质疑,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的状态,甚至出现。
5、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各项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容易患病。而病、、等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这些疾病一旦形成,则很难治愈,且常伴有不可逆的,需要终生治疗和护理,这既损害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又影响了的日常生活。
6、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功能逐渐减退,做饭、购物等日常生活能力逐渐下降,甚至起床、穿衣、洗漱、进食、室内活动等简单的日常生活都无法自理。日常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必然下降,使得健康状况急剧恶化,造成恶性循环。
7、一般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与社会和同事、朋友的接触日益减少,生活由以事业为重心转向以家庭为中心,由面向社会转为面向家庭。老年人闲暇时间多了,与子女之间的距离拉大了。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差异,使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产生离退休综合症、空巢综合症等不良情绪。
什么是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就是指那些子女不在身边,只有两位老人或者独自居住的老年人。专家表示,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在我国人口加速老龄化的今天,空巢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下面形象的解释一下空巢老人,单从字义上讲,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小鸟长大后,离开温暖的巢穴,远走高飞,去开创自己的新生活,而鸟巢中只剩下两只老鸟。于是就有人借用“空巢”二字,比喻日常生活中子女长大成人后像离巢的小鸟一样,一个个地“飞”走了,家中只留下相依相伴的父母。
子女不在身边往往导致空巢老人心里孤独,从而成为各种心理问题的直接诱因,而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理念是造成空巢老人内心失落的根本原因。并且,进入老年期,人的各项脏器功能开始衰退,心脑血管疾病、胃、肝脏疾病、等各种疾病开始频频“光顾”老人,这使他们产生深重的危机感。全国人口将接近八分之一是老年人,而空巢老人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怎么护理农村空巢老人
1、老人们可通过加强与社区内居民的沟通来排除寂寞和孤独。
2、社会工作者给予老人支持和鼓励。工作者通过仔细聆听老人的表述、表达自己的同感如对于子女不在身边的痛楚的体会等方式来建立与老人的信任关系,给予老人改变状况的保证,使老人有足够的信心去与他人交往;还可以给予老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帮助或实物支持,使老人感觉到工作者对他的关心,增强老人改变的要求。
3、加强老人沟通技巧的学习,提高老人的表达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工作者以提供者的身份出现,指导老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应注意的事项,推荐一些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的书籍,帮助老人掌握沟通技巧,树立与他人交往的信心。
4、子女是由于工作才使老人独居在家,老人担忧也是因为希望子女可以多回家看看。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互动条件,是解决老人心里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工作者与社区机构加强合作多举行社区活动,让老人能够多外出活动对老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有帮助。
5、加强社区机构建设。完善社区的关怀和照顾体制。如安排人员定期探访空巢老人、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等。
如果你对空巢老人心理问题怎么解决?独居老人莫独“心”?独居老人养老方式之社会机构养老?独居老人离世无人知 为何屡次上演?较胖的独居老人日常护理不可掉以轻心?独居老人之殇 需要综合发力?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本站空巢老人心理安全常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