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独特的心理特点那么,你对老年患病者的心理疏导十分重要了解吗?下面,本站小编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情绪、性格变化,智力、记忆力减退等,表现为悲观、苦恼、诉苦、以自我为中心、身体不适、依赖性强、易紧张、焦虑、缺乏信心、多疑、孤独、敏感、性情古怪等一系列问题。
老年病人的疾病特点
病程长、病情复杂除少数病人为急性疾病外,大部分病人尤其是住院观察与治疗的病人多为慢性病,病程均较长,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渐进过程,病程长,一方面使病人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反应和身体不适,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另一方面,随着病程的延长,所产生的这种症状与体征也就会发生各种变化,使原有疾病变得更加复杂。
易合并并发症 由于人体是在神经系统和神经体液调节下,由多个系统组成的有机体,各系统的疾病可能引起多个系统以及全身脏器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如糖尿病患者易合并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病变、糖尿病眼病等。
老年人的就诊心态和心理疏导需要
就诊病人因不知自己得了何种疾病,就医心切,加上环境陌生,需要相关检查,因此情绪紧张、焦虑,心理负担加重,这时护士应该主动接待,热情指导,诚挚相助,力求使病人适应变化的环境,让病人感到亲切和温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紧张情绪,使病人安心治疗。
对于复诊病人,尤其诊断未明确的病人,其内心焦虑,此时病人期望得到同情、关心、帮助和尊重,同时又希望尽早明确诊断和受到医疗保护,护士对此应尽量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给病人以心理安慰,同时应善于开导,解除患者的顾虑。
对慢性病患者,除叮嘱其坚持药物治疗外,要根据不同对象做好康复指导,并且用案例鼓励病人,增强其对治愈的信心。患者年老体弱,就诊时往往行动不便,护士应以儿女般的心情尊重、关怀老人,当老人走路不便时,应主动上前搀扶,如无陪护人员,应帮助陪送或指明路线,使病人感到温暖如家。
心理疏导主要措施
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医护心理学的学习,善于研究不同层次老年患者的心理情况,提高观察和分析患者的心理素质的能力,要有深切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以热情、温和、细心、耐心、认真周到的态度对待患者。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老年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以热情周到的心态,做到面带微笑、积极主动、亲切自然、精神饱满、巧妙沟通,以愉快、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患者及家属,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引导患者、服务患者,消除其陌生、紧张、恐惧等心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心理调护:在疾病过程中心理因素具有两面性作用,即具有致病性和防治性作用,其不良情绪与病程以及愈后密切相关,因此,心理调护始终都处于重要地位,每位患者都希望能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尽快得到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因此在治疗期间,应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如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转归,以及康复病人的经验,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康复指导
创造良好的治疗休养环境,给予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安全舒适宁静的环境,使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
根据病情给予易消化、吸收、高营养、高维生素的饮食,鼓励病人多吃新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热过冷,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适量运动,根据病情及患者的习惯,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改善机体功能及微循环,切忌盲目不科学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指导病人坚持正规治疗。老年病人由于治病心切,往往盲目求医问药,凭经验私自乱用药物,易产生严重后果,所以要指导病人勿道听途说、偏听偏信,要到正规医院就医,遵照医嘱正规治疗,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对潜在的疾病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指导老年病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让老年病人明白衰老是生命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新陈代谢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必然现象,使老年病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正确面对生老病死,更好地享受人生,找到生活的乐趣。
如果你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天冷了,老人养生莫忘防范四种病?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本站患病老人心理安全常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