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啼哭如何对待?我在门诊中经常会接到家长的咨询电话,说刚刚出生的小宝宝经常不明原因的哭闹,过后一切正常。发作时家长感到非常不安,又无计可施,这该如何是好?
其实每一位新妈妈都会有这样的烦恼,那就是刚出生的婴儿会突然莫名其妙地哭起来。有时是在白天,有时是在夜晚,任凭大人哄、抱、走动,又哼又唱等十八般武艺用尽,都无法让婴儿平静下来。这时,父母往往都很烦躁并一筹莫展,经常怀疑孩子有什么毛病。父母最好应知道婴儿啼哭的原因和随之而来的行为,这样会更有准备面对和更好地照看婴儿。
婴儿为什么啼哭众所周知,婴儿啼哭是一种普遍行为。过去30年,儿科专家对婴儿的啼哭进行了专门研究,了解到婴儿啼哭的原因和成人面对啼哭婴儿的反应,改变了我们对婴儿啼哭重要性的理解。
研究发现,婴儿实际上在出生之前就开始练习啼哭动作,所以说啼哭是婴儿的一种本能。这个说法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现象。这其中有嚎哭、尖叫、呜咽和喘息声,他们可紧闭双眼,张大嘴巴,伸展或挥动手臂及握紧拳头,以表达不满、痛苦、无奈或郁闷的情绪。
每个婴儿啼哭的时间各不相同,有的时间长些,有的哭得严重些。研究发现,一般新生儿啼哭得并不厉害,世界各国的婴儿在出生头几个星期啼哭的频率会稳步增加。这是正常现象,出生后2个月时是婴儿啼哭发生的高峰时期。到了3~4个月后,啼哭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这是婴儿正常的成长发育行为的一个普遍规律。但这种啼哭会使初为父母者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应对。其实不必非常紧张,据文献报道,新生儿一般每天会哭闹1~2个小时,这也是他们为适应子宫外陌生环境的一种自我调整行为。
如何对待婴儿啼哭婴儿啼哭时父母先不要慌张、烦躁,最好认真查看一下,婴儿是否尿布浸湿?是否饥饿?是否不满或身体疼痛?然后,根据哭声来确定判断婴儿啼哭的原因,并及时给予相应的解决。比如,饥饿时的哭泣通常短促而低调,并高一声,低一声;疼痛和痛苦的哭声通常突然发生,表现为哭声长而高调,随后有一个暂停和叹息;如果哭声尖锐和恐慌,则应高度重视衣被中有无异物缠住了婴儿的手指或脚趾。
听到婴儿的哭声后,父母先要解决最紧要的问题。除了针对问题所在给予相应处理,并可尝试安慰疗法,比如,轻轻抱起婴儿放在摇篮中或者父母手臂中,轻轻拍打臀部和腰部,并对他们说话或唱歌。
预防婴儿啼哭采取安慰、抱、走和哄的方法是很有效的,但也不总是这样。当安抚无效并且婴儿的啼哭变得令人无法忍受时,在确定无器质性病变或急需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可暂时走开一会儿,这样收到的效果可能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不妨一试。不管怎样,忠告年轻的父母一定要牢记:千万不要摇晃婴儿!
如何对待婴儿“莫名啼哭”虽然前面提到,婴儿在出生后几个星期啼哭会有所增加,但大多婴儿在3~4个月后就会减少啼哭时间。如果婴儿既温暖又干爽,也不饿也不困,尿布不湿,喂养良好,可却用什么方法都不能止住他们的啼哭,就应考虑是婴儿“莫名啼哭”,也就是人们所称的“夜哭郎”。大约有20%的婴儿会经常出现“莫名啼哭”,这往往给父母带来很大的压力,常常担心婴儿啼哭是腹痛所引起,似乎总是觉得婴儿不停地哭闹就是消化不良,不得不去请教儿科专家。然而,很多研究显示,婴儿暂时的啼哭增加只是正常发育行为,并不表示婴儿身体不舒服或是饮食不当。
目前的科学观点认为,婴儿的“莫名啼哭”是由于有些婴儿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其实,通过仔细观察,父母可了解到一些啼哭的征兆或信号,如抱着婴儿轻轻唱歌,或让他抱着喜欢的小绒毯睡觉,观察是否可使他安静?由此,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婴儿长时间啼哭,另外,通过注意婴儿对不同情况的反应,也可能会发现某些促使他们啼哭的事情。这时,可通过改变周围环境阻止婴儿不断加重的啼哭。比如,观察到婴儿是由于在长时间剧烈活动、嘈杂、探访和接触后开始啼哭,就要设法避免这些刺激,如减少婴儿的活动;给予更多安静的时间,或尽可能减少与他人的接触等。
以上就是佰佰安全小编为您介绍婴儿的啼哭如何对待的内容,本网儿童安全教育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儿童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本网的内容,以便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