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简介

婴幼儿在生后1周内约60%~80%出现黄疸,多数情况下如不伴有肝胆系统疾病,黄疸很快消退。如果黄疸延迟消退一定要尽快明确病因,及时给予合理诊疗,避免延误外科疾病导致黄疸的治疗。那么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症状包括什么?今天小编主要来介绍一下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简介。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简介:

婴儿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指因肝细胞损伤及(或)肝内、外胆管阻塞所致的婴儿胆汁排泌持久减少。 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即血直接胆红素>25.5μmol/L(1.5mg/dl),或直、总胆之比>20%]、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及脂肪吸收不良。有人将本症称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由于所包括的病例,并不都具有肝炎的病理改变,故这一名称值得进一步商榷。此处主要讨论发病在生后3 个月内的胆汁淤积。

部位:皮肤、腹部

科室:小儿科

症状:胆红素异常增高、胆红素升高、皮肤呈浅黄或深金黄色、胆红素异常增高、胆红素升高、皮肤呈浅黄或深金黄色、无瘙痒、无肝胆疾病的皮肤黄染、重度黄疸、阻塞性黄疸、核黄疸、病理性黄疸、皮肤发黄、皮肤呈黄绿或绿褐色

检查项目:非结合胆红素(SIB,IBIL)、结合胆红素(SDB,DBIL)、总胆红素(TBIL,STB)、非结合胆红素(SIB,IBIL)、结合胆红素(SDB,DBIL)、总胆红素(TBIL,STB)、血常规、血清胆固醇、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甲胎蛋白(AFP)、血清α1抗胰蛋白酶测定(α1-AT )

相关疾病:婴儿青铜综合征、致死性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新生儿先天性胆道闭锁、小儿半乳糖血症、小儿尼曼-皮克病

引起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原因:

一、发病原因

婴儿胆汁淤积症病因很多,见图1,主要可分为肝细胞损害、肝内胆管及肝外胆管疾病三大类。仅就其中一些主要病因分述于下

1.病毒性肝炎

至今尚无甲肝病毒(HAV)经胎盘引起婴儿宫内感染的报道。我国是肝炎高发地区,孕母多数具有甲肝IgG抗体,使婴儿获得被动免疫,因此3个月以下婴儿发生甲肝的机会甚小。

乙型肝炎(HBV)及HBsAg携带者可通过产时、宫内及产后发生母婴传播,以产时感染为主要途径,母婴感染率为20%~50%,母HBeAg阳性者,感染率更高,但被感染婴儿多在生后3个月起,HBsAg陆续开始阳转,其中少数伴ALT轻度增高。

HBV宫内感染率一般报告为2.5%~7.7%,但近年通过脐血淋巴细胞及(或)血清HBV DNA测定,证实宫内感染率可高达22%。HBV宫内感染,除极个别曾报告引起暴发肝炎外,一般均表现为HBsAg持续或一过性阳性,罕见引起胆汁淤积症状。HBV产后感染,发病多在3个月以后。因此3个月以内发病的胆汁淤积,由HBV引起者,实际并不多见,尤其母HBsAg等阴性者。

近年已证实丙肝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婴儿多在生后3~12周发病。

2.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

在我国CMV是引起胆汁淤积最主要病原,一般报告约占25%左右。近年采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技术,检测婴儿肝炎病儿尿中CMV DNA,结果阳性率高达67%~78.3%,而健康儿童对照仅为14.7%~36.8%(P<0.01)。

我国孕母CMV IgG抗体阳性率达94.6%,但婴儿中胆汁淤积发生率远没这么高,这是因为母CMV IgG抗体可通过胎盘,使婴儿获一定保护,婴儿产时,宫内感染CMV后,90%以上并无症状,有症状者部分有胆汁淤积症状,且预后良好。CMV产后感染多引起呼吸道症状,罕见引起胆汁淤积。

诊断确立需根据从病儿尿或分泌物中检测到CMV(包括CMV抗原或DNA),或血清CMV IgM阳性。CMV IgG抗体阳性不能诊断为CMV感染,因其可来自母体,除非双份血清滴度4倍增高,或2个月时滴度高于母亲。

3.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

国内人群感染率地区差别较大,报告由1.4%~38.6%,一般<8%,农村显着高于城市。先天弓形虫感染可引起流产、早产及死产;存活病例可为隐性感染,也可出现症状,后者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及眼的病变,部分病儿可引起胆汁淤积。有人对75例胆汁淤积进行血清弓形虫抗体检测,阳性率为9.3%,而正常对照组为2.5%,说明弓形虫是婴儿肝炎病原之一。由于本病药物治疗有效,因此及时诊断十分重要。先天感染诊断可根据血清弓形虫IgM抗体阳性(如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体液中检测到弓形虫(包括其抗原或DNA阳性)。本病对磺胺、乙胺嘧啶、螺旋霉素及克林霉素均有效。

4.静脉高营养

新生儿采用静脉营养2周以上,20%~35%小儿可发生胆汁淤积,早产儿可达30%~50%。已证实主要与氨基酸有关。停用静脉营养1~4个月,肝功能及肝病理变化一般均可恢复。

5.α1-抗胰蛋白酶(α1-AT)

缺乏 α1-AT是一种糖蛋白,由肝脏合成,具有较强蛋白酶抑制作用。缺乏时引起肝损害的确切机制尚不详。

本病属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根据基因凝胶电泳,人群中至少有24种蛋白抑制物(Pi)等位基因。正常人为PiMM,由α1-AT缺乏所致胆汁淤积病儿均为PiZZ型。西方人中PiZZ约占1/1600~2000活产儿,其中仅11%~20%发生胆汁淤积,7%仅有肝功能异常,余均无症状。欧美文献中,胆汁淤积由α1AT缺乏引起者占5%~18%,日本有少数病例。近年人群调查我国99%以上人为PiMM型,尚未发现有PiZZ基因。

以上小编讲解了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症状病因、表现等知识,你还想知道更多有关新生儿黄疸高有多严重的相关知识吗?请继续关注本站接下来的更新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迁延  迁延词条  淤积  淤积词条  黄疸  黄疸词条  胆汁  胆汁词条  新生儿  新生儿词条  
孕婴新生儿肚脐

 新生儿肚脐如何护理

新生儿肚脐如何护理?新生儿由于肚脐刚刚段落,有的仍有残余,肚脐部位还没有完全长好。如果护理不周全,宝宝的肚脐就很容易受到感染从而发炎红肿。新生儿肚脐护理有很多方...(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