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指出,由于儿童专用药匮乏,多数家长给孩子服药只能靠“掰”“猜”“减”。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儿童临床试验数据,儿童给药剂量多依据成人剂量,再通过体重换算、体表面积换算、年龄换算等方法来确定。但事实上儿童不应该采取“酌减”方式,这样危害健康!
儿童皮肤用药最缺乏
有资料统计,国内大约有90%药品没有儿童剂型。目前最为缺乏的就是儿童专用的皮肤药、鼻腔用药以及眼药。临床儿科大夫也经常因此而遇到尴尬的事情。以皮肤药为例,除了治疗儿童湿疹的药品外,治疗泌尿感染、外生殖器感染的药品几乎没有。医生只能被迫给小孩开大人使用的外用药,为了防止不良反应发生,还得多嘱托家长“加水稀释”。眼药的情况则更加严重,周忠蜀说,外用药还可以稀释一下,眼药也不能稀释,用法完全和大人一样,根本没法控制剂量。
切勿擅自服用成人药
周忠蜀表示,她接诊了一个因感冒吃了大人感冒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儿。不少感冒药能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还能兴奋中枢神经,是治疗成人感冒的常用药,几乎不给儿童用,即便用也不能如此大剂量。
现实中,不适合儿童却被用于儿童治病的药远不止这些。儿童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解毒排泄功能弱,容易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引发不良反应,因此小病用药不当导致大病就医的孩子并不少见。
“酌量减半”用法需改进
长期以来,不少儿童用药都是比照成人用量“酌量减半”,但按成人“缩小版”给儿童用药,被一些医学专家认为极不科学。很多药品说明书没有儿童用药剂量规定,也没有讲以“酌量减半”或“减量”标注,更多的只有一句话: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不少儿科医生认为,所谓“指导”是依据孩子体重和体表面积减量,而如何减量,则靠医生临床经验和儿童胖瘦不同进行换算。
儿科疾病的药物治疗比成人复杂得多,不能简单地将成人药“打折”使用。儿童时期可以分为多个阶段,例如从出生至28天为新生儿期;28天至1岁为婴儿期;1岁至3岁是幼儿期;学龄前期从3岁到6岁;12岁到18岁是青春期。不同时期孩子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都不同,绝不能单单按体重、年龄或体表面积来换算,儿科疾病的药物治疗比成人要复杂得多,应根据不同时期孩子特点和具体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所以,家长最好不要凭借自身经验私自给孩子用药,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或者社区卫生中心请医生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或体表面积来计算药量。服药前认真阅读说明书,如果服用药物品种和次数比较多,包括看护人比较多,都一定要做好记录,避免重复用药发生药物过量!假如你想了解更多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的知识,本网站还有很多相关的知识供您查找,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