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遭遇挫折时,父母要以了解、同情理、支持的态度帮助他面对挫折,同时要处理自己焦虑、紧张,以及想责备孩子的心情。那么,给孩子帮助或给孩子拥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安慰。就让本站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当每个孩子他知道他不管他做什么事情,背后都有人永远支持他的时候,一定会更有勇气向前走,而身为爸妈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靠山。因此,当孩子犯错时,别只是责骂他,要先听听他的说法,避免孩子对于错误过度自责,要安慰、鼓励他,并指导他调适低落情绪的方法,告诉他下一次可以怎么做。而在平时要多培养孩子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避免他陷入钻牛角尖的情绪里。
我很喜欢举陶行知校长的例子来当作挫折教育的印证。
育才小学的校长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王小友用泥块砸班上的男同学,便立刻阻止他,请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当陶行知来到校长室,他看到王小友已经在门口准备挨骂了。
陶行知马上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给你的奖赏,因为你准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小友迟疑地接过糖。
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颗糖也是奖赏你的,因为当我请你别再打人时,你马上就停手了,表示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王小友更惊讶了,他的眼睛睁得很大。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塞到王小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表示你很正直善良,具备与坏人抗争的勇气,所以我应该奖励你啊!”王小友突然流下眼泪,很后悔地说:“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得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递过去,说:“为了奖励你正确地认清错误,我再给你一颗糖,可惜我的口袋只剩下这颗糖了,既然我的糖发完了,那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说完,他就摸摸王小友的头,然后走出了校长室。
一代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方式实在很难得。不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父母,请不要动辄摆出威严的面孔训斥孩子。反而应该拥抱、尊重他们,他们才会尊重你,并且聆听你的教诲。
然而,对于不同年龄层的孩子,父母当然需要用不一样的方式来表现对他的尊重与关怀。接下来,我将会一一介绍,当父母面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应该怎么做。
婴儿期
父母该如何教养刚出生的孩子呢?首先,要建立孩子规律的生活,并且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一般来说,孩子会因为他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而不断哭泣,偏偏他没有行动能力,所以只好用哭声来告诉父母,假使父母无法清楚了解孩子想表达的情绪,他就只好继续哭泣。
虽然经常听到老人家说:“婴儿哭了不要抱他,如此一来,他就不会习惯黏人,比较好带。”这样的观念该扬弃了。正因为宝宝年幼与能力不足,才需要父母的协助与爱抚。不理他的结果,将形成宝宝对他人际的疏离感,绝非良好的教养对策。
其实,当孩子哭个不停的时候,爸妈可以抱着他到处走走,让他知道父母在身边陪伴他,同时接纳他的情绪,也因为孩子感觉到你的体温,听到你的心跳,有了安全感,而大部分的孩子,可能会因此停止哭泣!由此可知,当孩子的需求获得满足,哭闹不休的情况将会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千万别把他丢在婴儿床上,不予理会,而是要让他知道父母就在身旁陪着他,不管是说话也好,轻拍他也行,就是不要长时间任他哭泣,而不理他。
不过,有些孩子会挑剔父母抱他的姿势。例如,家里的侄子现在两个月大,他不喜欢人家横着抱他, 而喜欢人家直着抱他。我猜想着,可能是因为当他被横着抱的时候,他只能看着天花板,看着电灯,但是,他被直着抱的话,就可以看到更多不同的景象。正如同我刚刚说的,孩子会哭泣一定是有理由的,父母要接纳他的情绪,让他有安全感,因为这是建立良好依附关系的第一步。接着理解、满足他的需求,让他感觉到爱的存在,我记得郭为藩先生曾经说:“具有被爱经验的孩子会懂得爱人,曾经有被尊重经验的孩子,才会懂得尊重人。”由此可知,每个孩子都需要受到尊重,即使只能以言语表达意见的小婴儿,也是需要被尊重的。拥抱孩子,尊重孩子,将来他一定可以学会接纳、尊重自己,毕竟,这是挫折忍受力的 关键之一。
婴幼儿期
一至二岁的孩子好奇心强,行动自主,发展出自我意识。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在探索生活周遭的环境,他开始会用眼睛去观察,并且拿着东西把玩,培养手指尖的触觉辨识能力,而对口腔的触觉依赖则逐渐降低。
这个阶段的孩子,活动力相当旺盛,像是他会拿着汤匙不断往地上丢,你捡几次,他丢几次,因为他在想:“每一种东西掉到地上的声音不一样,真的是太好玩了!”同时,他也会拿到东西就往嘴里放,因为他想吃吃看,这些东西的味道是什么。?
有些孩子则喜欢不停地撕东西,因为不同东西撕出来的声音、触感都不相同。由于孩子的好奇心旺盛,所以他会想要不断地探索,并且尝试。
假如在这个时期,我们严厉禁止他的探索行为,可能会剥夺他对学习的兴趣,我建议父母不要限制孩子太多,不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将来孩子可能都不敢再探索新事物,甚至对学习一点也不感兴趣。
有鉴于此,我建议爸爸、妈妈,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提供一些丢不坏的东西,或是将他可以拿到的东西清洗干净。只要孩子想丢就让他丢,要咬就给他咬,接纳孩子的行为,尊重孩子的好奇,孩子将会充满正面能量,继续探索这个广阔的世界,若是爸妈一味地禁止,甚至打骂,只会破坏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致。
幼儿期
当孩子进入团体生活之后,他的生活会有很大的转变,我在这里提供模拟情境。
咪咪所就读的幼儿园,其理念是“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所以咪咪总是很开心地带着美术成果回家。不过,咪咪的爸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那些作品,留下来有点占空间,丢掉又怕伤了咪咪的心。
我曾经听说过,有些家长甚至直接将作品丢进垃圾桶。不过,请家长试着以同理心思考,如果你辛苦地做了一份报告,老板连看都不看,就直接丢进垃圾桶,你会有什么感受?若你真的这么做了,可能会抹杀孩子的美术天分,反正,他再怎么努力,对父母而言,只是垃圾!
另外有些家长,将孩子的作品通通保存,不管孩子做得好与坏,认真与否,全部都留下来。这样做,也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或许孩子只是敷衍了事地完成作品,但是带回家之后,却被父母当成宝贝。但如果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对,到底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当孩子带作品回家的时候,我们应该先跟孩子讲清楚,我们没有办法将所有的作品都保留下来,所以他必须要有所选择。
首先,父母要先看一下作品的完整度,有些孩子的作品,很不牢固,可能一下子就散开了,甚至还没拿回家,就已经东缺一角、西掉一块,我们可以请孩子再进行修补。如果孩子无法让作品更加牢固,必须要告知他,这件作品可能无法保留了。
删掉不牢固的作品后,接下来,就是让孩子挑选了,家长可以先收集孩子带回家的作品,大约十个左右,请孩子一一说明这些作品分别是什么。等他介绍完之后,请他从这十个作品中,挑几个认为值得收藏的,并请他说明原因,再保留下来。
而其他的作品,要告诉孩子不能保留的原因,父母必须切记,孩子自己选择的作品,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保留,因为这是孩子自己作做的决定,所以要尊重他的选择。
不过,父母当然也有选择权,如果有些作品孩子没有挑选到,但是你认为他做得很棒,也可以将作品留下来,只要别去影响孩子的决定就行了。
这个时期,父母要培养孩子的是其选择能力,在未来的日子里,要他们知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所以对于任何事情都必须有所取舍。由此可知,让孩子从小学习分析判断,并且作做出选择,对他的未来会很有帮助。
儿童期
上小学之后,孩子开始会有考试,假如孩子成绩优秀,爸妈当然很开心,若是孩子成绩不理想,我们也不需要责备他,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荣誉心,考试考不好已经很难受了,回家后还要被爸妈训话,甚至是被打,孩子的心情将会更低落。别让孩子不好的分数激怒父母的情绪,该如何面对教养挫折的挑战,是家长必须要学习的成人智慧。
首先,父母要认真衡量小孩的成绩水平,一定要先知道小孩子本身的能力,以及过去的表现,再衡量目前表现的结果。
如果小孩子只有七十分的能力,父母却要他表现出九十分的结果,是非常不合理的要求。所以大人要以合理的心态衡量孩子的成就水平,而不是凭空订下一个标准。因为对小孩的期望水平,本来就应该要符合孩子的能力范围。
华人世界的给分观念,都是用扣分的方式,检讨考卷错了多少题,从一百分往下扣的习惯,我们都感到习以为常。有一次,朋友从美国回来,刚好带着孩子的考卷,我发现,美国老师给分是用加的,对了多少,就给多少分。这是个很不一样的逻辑,台湾人拼命地挑出孩子的错误,错了就扣掉,但是美国的教育观念是看孩子学会了什么,答对了就给你分数。
所以,同样是九十八分,对孩子的意义却很不一样,台湾地区的孩子是:“我错了一题,被扣了两分。”而美国孩子的想法却是:“我只有一题不会,其他的观念,我通通学会了。”如果孩子总是担心自己会不会出错,那么将来他的处事态度就是畏畏缩缩的,生怕自己做错事,相反地的,如果孩子知道有作做答,就会有机会答对,那么他就会努力向前冲,不会担心被责骂。
教育专家李家同教授提到:“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学会,有些孩子,他就是学不会,而我们就是要依照他的程度,给他东西。”有鉴于此,教育方式应该因材施教、量身定做。前“教育部长”杨朝祥也认为:“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他在学科上面表现不好,并不代表他在其他领域没有前途。”所以,身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接纳孩子的本质,发掘他的长处,强调他的优点,而非缺点。
青少年期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他们已经拥有具体的自我想法,父母说东,他偏偏往西,出现强烈的自我意识。事实上,这个阶段的孩子是茫然的,因为他正在面临生理上的重大转变,引发他对于“我”的困惑,他正在寻找自我。进入青春期,他不再是曾经熟悉的“自己”,他甚至不知道未来将来会变得如何。孩子需要肯定自己,一方面需要被外界肯定,一方面又想证明自己已足以成熟到可以作做决定,不需要再依照爸妈的道理行事,因此很容易出现为反对而反对的心态,只要是爸妈提到的观念与想法,他都要背道而驰。
在寻找自我的过程当中,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获得肯定,他正在探寻自己的能力,所以父母 要带着同理心接纳他。孩子想做的事情,就让他去尝试,陪着他一起做。如果真的有执行上的困难,就请他拟订计划。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
小辰的爸妈都是工薪族,家中虽然不缺吃不缺穿,但是当小辰提出想买一款时下最流行的iPhone智能型手机,爸妈还是犹豫了,毕竟连爸妈自己都还没有舍得买这款价格不菲的手机。可是据小辰说,自己所在的班级中有一半同学都在使用iPhoneIPHONE,甚至还有两位同学拥有了最新款的iPhoneIPHONE4S。小辰爸妈怕儿子在班里抬不起头,狠狠心给儿子买下了 他心仪的那款iPhoneIPHONE4。但是没过几天,老师就打电话把小辰爸妈叫到了学校,原因是,自从小辰买了新手机,每天忙于看微博、发微信,居然已经有两次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相反的例子,同班的小森家境不错,小森也向爸妈表达了想拥有新款手机的愿望。小森的爸妈却没有直接满足他,而是跟小森聊天,让他知道什么是想要,什么是需要。想要的东西不一定要拥有,告诉他智能型手机并不是生活必需品。而且在班里拥有新款手机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因为这并不是他们自己能力所得,如果他依然坚持要买,那么他可以考虑该如何靠自己的能力赚取足够的金钱。小森听了爸妈的话,放弃了购买新款手机的想法,反而更加努力学习,因为他知道只有让自己拥有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将来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满足更多的愿望。
所以,我认为,小辰的父母若能发挥感同身受的同理心,和小辰一起商量、讨论,告诉孩子家庭的经济难处,孩子绝对可以体谅的,相反地,家长只是一味地拒绝,反而会导致不和谐的亲子关系。而小森爸妈的做法不仅打消了孩子购买不是必需物品的念头,反而激发了孩子努力学习的上进心。
这个阶段刚好也是孩子情窦初开的年纪,他开始对异性感兴趣,有暗恋的对象,以及自己的秘密,虽然不鼓励孩子年纪这么小就谈恋爱,但是正常的男女交友,其实不需要特别禁止。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生活周围的异性朋友,如果孩子愿意跟你谈论喜欢的对象,恭喜你,你是个值得孩子信赖的好爸妈;如果孩子不太愿意跟你提,也别放在心上,只要教导孩子,交友的正确观念以及保护自己的方法就可以了。
其实,有心仪的对象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心情,假如孩子真的有喜欢的人,父母应该接纳他的情绪,把他们的互动导向公开且正常的模式;假如父母严厉禁止,孩子并不会就此断绝来往,而是将交友状况地下化,不让家长知道而已。有鉴于此,父母反而应该以公开的态度表示支持,并且随时注意他们的交往状况,让孩子遇到难过、伤心或是失恋情绪,愿意开口跟家长谈,同时寻求协助,如此一来,才是最恰当的做法。
的确,拥抱是如此简单而直接的一个动作,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这么一个动作,纯粹而温暖,帮助孩子快速地平复心情、感受到成人对他的信任和爱意、获取安全感。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本站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