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陌生人孩子安全应该如何保证?要不要让孩子和陌生人说话?如果有大人陪同,就不必约束孩子与他人交往;如果只有孩子一个人在场,陌生人又主动热情搭腔时,就要提醒孩子特别警惕。“不能吃陌生人东西,不能跟陌生人走,这是最重要的两点。
虽说道理简单,但孩子总有独自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也有家长提出异议,现在是社交社会,不可能做到让孩子跟哪个陌生人都不说话,“如果真是有人问路呢?如果真是人家喜欢跟孩子搭腔呢?人与人之间还是要多点信任吧!”
不该限制孩子跟陌生人交往,重点是让孩子学习防身本事。比如:学会向警察叔叔求助、知道自家小区的名字、父母的电话等等。
安全和信任,哪个更重要?家长的普遍矛盾是,让孩子跟陌生人接近怕不安全;但教孩子处处留心、小心提防的话,又怕孩子成为一个自私、多疑、心理不健全的人。
孩子3岁前 父母做好监护是第一位孩子一岁左右,学会了走路和说话后,常会不自觉地离开父母的视线。这个时候开始,如何应对陌生人和熟人,加强安全防范,成为幼儿生活的必修课。
孩子上幼儿园后,有些大人就一个劲儿地叮嘱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坏人经常扮成好人拐走小孩儿”什么的。 “如果对孩子讲了太多‘可怕’的故事,会伤害孩子的安全感和对他人的信任,家长强调危险的程度和频率要适可而止。”
孩子3岁前,父母做好监护是第一位,不鼓励这么小的孩子与陌生人单独接触。社会太复杂,孩子好奇心强,极容易受诱惑,两三岁的宝宝分辨能力和反抗能力都很弱,作为监护人有责任为孩子排除掉不安全因素,别让孩子轻易离开你的视线。
孩子外出时,家长应在边上看护,如一时有事无法照看,也要托付给可靠的人,并告诉孩子不能跟不认识的人走;即使是认识的人,在爸爸妈妈不在的情况下,也不要跟他离开家。
带孩子去公园、商场,要特别防止走失。一旦发现孩子不在身边,要马上告诉保安人员,并迅速分头把住各门口及广播找人,同时请求其他顾客按照孩子体貌特征协助查找。
引导孩子识别不怀好意的陌生人孩子会说话起,家长在引导孩子在进行自我保护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懂得利用身边现有的条件去解决突发的事件。
“孩子将来面对的社会环境,几乎全是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引导孩子采取正确的方法积极去面对、去处理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叮嘱,是将陌生人等同于坏人了。而事实上,许多侵犯幼童的犯罪往往是通过熟人关系发生的。
相反的,我们要让孩子多接触陌生人,多接触陌生环境,才能使孩子更快适应环境,更快成长,学会辨别好坏人,懂得友善,学会勇敢和机智。”可以引导宝宝自己思考,教孩子识别“过分热心”的陌生人。
还比如,“这样的陌生人,宝宝会跟他一起走、一起玩、一起吃零食吗?”“如果摆脱不了这样的陌生人的纠缠,宝宝会怎么办?”等问题,让宝宝自己思考,同时父母帮助引导。
教宝宝当感觉陌生人不对劲时,可以这样应对:“我都记不住了,你自己去问我爸爸吧。”还可以向警察、保安、周围的店主等求助,让他们帮忙拨打110报警。
还可以问宝宝,“如果陌生人告诉你,爸爸妈妈交代他们来接宝宝回家的,你会怎么办?”引导宝宝不要上陌生人的车,找老师或让周围人打电话跟爸爸妈妈联系,问清原委。
1、牢记家人电话防走失在孩子刚学会说话时,就要告诉他家庭地址、爸爸妈妈的姓名、自己的名字。再大一点,就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电话和单位。一般说来,3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完全记住上述内容。教孩子辨别警察叔叔、超市工作人员、保安等,一旦走失可以求助。如果一时找不到爸爸妈妈,可以回原处等待,或者就近找一些带孩子的家长求助。
2、遇人求助多个心眼告诉孩子,对于陌生人问路、请求协助寻找丢失的宠物之类的事要保持警惕,这是犯罪分子诱拐儿童的普遍伎俩,不要随便跟人走。
3、坏叔叔也会伪装好人父母常会叮嘱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其实,孩子并不一定懂得什么是陌生人,在他们看来,只有那些面目凶恶的人才像坏人。而事实上,许多想侵犯孩子的人通常会装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
4、别随便跟陌生人走告诉孩子,任何时候,要离开家人,一定要经过允许。不管这个人认不认识,甚至包括家里的钟点工或保姆、爸爸妈妈的亲朋好友。
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面对陌生人孩子安全应该如何保证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以便让孩子可以更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