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期,我们应多掌握些降温防暑生活常识进行预防,不管是在室外,还是家里,都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老人小孩尽量避免单独出行,如有病史或身感不适应及时就医。
心原性猝死的发病特点
心原性猝死在年龄上很明显
心原性猝死发生时非常突然,在年龄上有一定的规律。婴儿期是第一高峰,尤其是在出生后的头6个月。其后发生率骤降,直至45至75岁达第二峰。流行病学分析,年龄的增加是心原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在中老年中心原性猝死占所有突然自然死亡的80%~90%以上。
男性较女性更易发生心原性猝死
在日常生活中,心原性猝死人群男性较女性发生率高(约4∶1)。在45至64岁间,男女发生率的差异更大几乎达7∶1。但在65岁之后,这一发生率在性别上的差异明显减少(约2∶1)。
心源性猝死夏天比其它季节高发
夏季温度高,人体血流加快,容易出汗,再加上情绪上的不稳定,最容易引发心源性猝死,而在其它季节,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因此,我们在夏季日常活动时,不可不注意,以防发生意外。
夏季有六大导致猝死的危险因素:
第一个危险因素,是高温。
夏季高温时,皮下血管容易扩张,血留到皮肤的血液比平时多3-5倍,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血液从静脉回流到心脏多了,负担也就加重,很容易引起猝死。
第二个危险因素,是情绪。
如果温度很高,人们往往情绪不好,会烦躁不安,烦躁不安引起心跳加快,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之后,冠状动脉收缩,心脏做功就增加。
第三个危险因素,是多汗。
夏天靠出汗调节体温,出汗多了水分排出多,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如果本身血粘度比较高的,就产生整个血液循环有问题,血管里面的斑块容易脱落堵塞,造成血栓的形成。
第四个危险因素,是神经紊乱。
温度高,容易急躁不安,心不够平和,植物神经就出现紊乱。如果有人不平和的时候,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第五个危险因素,是睡眠不够。
夏天日间比较长,睡眠时间没有冬天时间长,睡眠不足对身体有变化,与心跳加速,烦躁不安有关系。
第六个危险因素,是缺氧。
夏天尤其在南方广东,湿度高,天气闷热,含氧量降低,容易导致缺氧。
佰佰提醒,高温会引起人体正常调节机能下降,从而间接引起各种疾病高发,尤其是心源性猝死,大家应该对容易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保持高度注意。更多预防心源性猝死安全常识尽在本安全网站。
扩展阅读:身边人出现猝死如何应对?猝死急救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