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负的学生总是自以为是、唯我独尊,认为自己做什么都对,哪方面都好,喜欢吹嘘自己,乐于接受别人的奉承赞美;他们还喜欢与人竞争,本意是想压低别人,一旦失败于人,就会产生嫉妒的心理,进而抨击和诬蔑别人;他们做错了什么事情也很难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总是百般地为自己寻找借口,以免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冲击。
中学生自负心理分析
学生自负,主要是由于对自我评价过高造成的,但学生自负的前提,往往是因为学生曾经得到别人过多地关注和认可,受到了他人过度的夸奖,其在心理上才对自己产生过高的估计。具体来说,学生自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他人过度的夸奖
学生大多都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如果学生小时候听到的都是父母的夸奖与表扬,学生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没有缺点。如果到了学校,老师再给学生冠以好学生的标签,亲戚邻居再一致表扬,那么学生就会产生自负的心理。
2、自我认识的偏差
自负的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只看重自己所具有的优点与长处,忽视自己的不足与短处,同时夸大自己的能力;而看别人时正好相反,只看别人的缺点,不看别人的长处,忽视别人的学识。自负的学生还会拿自己的特长与别人的不足去比较,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比别人优越,因而就会产生自负的心理。这是自我认识的偏差,是没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3、过于优越的条件
有的学生因为各方面条件比别人强,比如家庭富裕、长相漂亮、成绩出色等,这样的条件容易使他们看不起别人,从而产生自负的心理。
4、自尊心方面的补偿
有些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如某一方面不如别人,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就表现出不在乎的态度,显示出自负清高的神态。其实,这是一种自尊心过度敏感的表现。
5、缺少挫折与磨炼
现在的学生在生活上都比较富足,如果生活中有点困难往往也是父母帮忙解决,几乎没遇到过挫折,生活得一帆风顺,要什么有什么。于是,他们就感觉到无所不能,从而产生自负的心理。
帮助学生克服自负心理
学生产生自负心理和行为之后,教师首先要找到学生产生自负心理的原因,并通过合适的方法教育学生回归理性,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教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
教学生学会以辩证的眼光去看世界中的任何事情,包括自己;还要让学生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是优缺点并存。如果学生只看到自己的短处,看不见自己的优点,那么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但是,如果学生只看自己的长处而无视短处,就容易产生自负心理。因此,教师只有教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才能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从认知方面避免自负心理的产生。
2、让学生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
教师要教学生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自负的学生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白自己还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才不会产生自负的心理。当学生存在自负心理时,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教育学生,特别是在学生面对失败的时候。教师要告诉学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某一方面不管多么优秀,都不可自负;不仅要看到自己的优点,还要注意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这样,学生才会认识到凭借自己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就产生自负心理和行为是不对的,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要踏踏实实学习,与同学们相处愉快,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教学生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
自负的学生总是自以为是,哪怕是明知道自己错了也会固执己见,不愿听从别人正确的观点,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提出的任何批评与指责。教师只有让自负的学生学会接受别人的批评,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自负心理。
4、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
自负的学生往往唯我独尊,什么事都想让别人听从自己的吩咐,把自己凌驾于所有人之上,对别人指手画脚,呼来唤去,这种不平等的相处方式是自负学生的显著表现。要克服学生的自负心理,教师就要让学生学会平等地与人交往,真正融入到集体之中,这样才会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5、教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问题
自负的学生易存在自私心理,缺乏修养,做什么事情不顾别人的感受,不知道尊重别人。教师应当教会他们换位思考,让他们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感受自己的所作所为,才能使学生减少或者杜绝让别人听从自己等自负的念头与行为。
6、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
自负的学生常常无视别人的优点与长处,所以总认为别人不如自己。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多去看别人的长处,并且对别人这些好的方面给予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赞赏,才能消除学生的自负心理。
7、使学生养成谦虚的良好习惯
“满招损,谦受益”,学生如果学会谦虚地做人处事,就不会产生自负的心理,也就不会带来自负的行为,而这样的人就很容易取得成功。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谦虚的好习惯。
通过对中学生自负心理分析后,本站的小编建议中学生一定要就注意减少自负心理的出现,如果出现了严重的自负心理,需要找到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办法,可以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