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求异性是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了他们面对现实、勇敢探索,渴求知识,渴求真理的一面。引起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有很多的,那么面对逆反学生该怎么办呢?怎样矫正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才是正确的,下面本站为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着眼于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的改善,杜绝逆反心理滋生的社会土壤。只要我们把改革开放坚持进行下去,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不断地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只要我们不断推进社会进步和民主化的进程,通过扎实有效地搞好县级以上干部的三讲教育,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分子和刑事犯罪活动,使党风和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好转,逆反心理的许多消极因素就会失去存在的条件。
第二,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和政工队伍的素质,消除逆反心理产生的诱发因素。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应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使自己的才智、能力、水平、德行与所履行的职责相符,只有“有理想的人讲理想,守纪律的人讲纪律,有献身精神的人讲献身精神”,榜样示范,现身教育,才最有说服力。
第三,努力增强青少年的信任感。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育者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大量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我们不能用老眼光看新问题,要根据21世纪中学生的特点,改革和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要努力克服宣传教育中的模式化、入股调、”假、大、空”。要实事求是,改进工作作风,尽力教育、引导和满足中学生的政治期待。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发挥非权力因素,增强中学生的信任感。在充满信任的环境中,帮助中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和稳定的心理系统,奠定克服逆反心理的心理基础。
第四,开展科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按照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科学的教育。首先应认识到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会出现五太高峰:体力高峰、智力高峰、社会需要高峰、创造高峰、超常行为高峰。这五大高峰反映了中学生心理上的五大特点:好胜、好奇、好变、好动、好疑。相应地会出现三大矛盾: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广阔性、灵活性与传统思维模式及正统思想的矛盾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和社会依附关系的矛盾;强烈的需要与道德、法制观念及社会物质文化条件的矛盾。只有了解了这些矛盾,善于调节和处理好这些矛盾,才有可能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
第五,要重视中学生的自我教育,注意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就是要迫使人去思考自己。”科恩在《自我论》中谈到自我教育时也说 :“在关系到最高生活价值方面,教会别人是不可能的,每一个人都应自己教育自己,可能做到的只是帮助他更深刻地理解周围世界和自己,成为自己,实现比他身上现有的更好的东西。”科恩的论述,绝好地说明,克服逆反心理的最好办法是进行自我教育,别人不能代替。
其实除了这些,本站还有更多的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本站里面有更多知识让您知道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该怎样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