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喜怒哀乐、人皆有之,多数心理变态者都在情绪上有困扰,因此,情绪的调适与心理健康关系最为密切。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呢?下面就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很多人以为情绪是来自其他人、事、物,但事实上决定情绪的是自己的内心:
·信念—认为世上的事情应该是怎样的。
·价值观—自己在事件中在乎的是什么,即什么是最重要的、想得到什么……等。
·规条—事情该怎样做。
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都有不同,所以面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当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改变了,事情带给这个人的情绪也就不同了。
所以,若想事情带给自己的情绪改善,必须先改变自己对事情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不是去企图改变世界,因为那会费很大的劲却往往是徒劳无功的。成熟的人明白这个道理,而小孩子习惯了父母去为他们改变不满意的情况,遇上不满意的事便吵闹抱怨,以为无需自己改变。
情绪本身没有什么正负之分。在有丧事的家庭里你表现出轻松开心,你会失去很多朋友。所以,用效果来判断情绪更有意义:这个情况下,这个情绪会对事情的效果有帮助吗?从效果的角度看,其实差不多每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和意义:愤怒是给我们力量去改变一个不能接受的情况,痛苦是指引我们寻找新的道路去摆脱威胁,恐惧是不想付出以为需要付出的代价,困难是以为付出的比收取的更多……所谓负面情绪,不是给我们力量就是指引我们新的方向。
传统的教育使大部分人觉得让别人知道自己有负面情绪是软弱无能的表现,不愿意讨论内心的感受,很多人更希望自己完全不会有像愤怒、焦虑、悲伤等情绪。传统思想中所推崇的“修养”就是从不发怒、急迫、担心,而当有这些情绪时,不是把情绪压抑便是逃避。这样,对事情没有好处,因为只会使事情恶化;对这个人的身心亦带来不好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那些所谓“负面”的情绪使身体处于一种状,准备配合这个人做一些事。这份准备使这个人的一些生理机能减弱,例如学习、思考、记忆、解决问题、未来策划等。而这些机能,却往往是这个人当时最需要的。因此,一个恶性循环产生出来:事情使这个人有某些“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使这个人减少解决事情的能力。
以上就是对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的介绍,如果你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等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本站控制调节情绪安全常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