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或者是炖汤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加入鲜味剂,鲜味剂其实就是一种添加剂,能够增强食物原有的风味儿,鲜味剂当中包括着非常多的氨基酸和核苷酸,而且鲜味剂当中也包括着一些有机酸,在制作的过程当中能够使原有的食物的风味而有所提升。那么常用的鲜味剂有哪些呢?下面请本站,为大家详细的去介绍一下。
鲜味剂既能够增强食物的风味,而属于一种食品的添加剂,按照化学的性质方面去进行划分的话可以分为两大类。
①氨基酸类:除具有鲜味外还有酸味,如L-谷氨酸,适当中和成钠盐后酸味消灭,鲜味增加,实际使用时多为L-谷氨酸一钠,简称谷氨酸钠,俗称味精。它在pH为3.2(等电点)时鲜味最低,pH为6时鲜味最高,pH>7时因形成谷氨酸二钠而鲜味消失。此外,谷氨酸或谷氨酸钠水溶液经高温(>120℃)长时间加热,分子内脱水,生成焦谷氨酸,失去鲜味。食盐与味精共存可增强鲜味。目前谷氨酸钠(味精)在中国用作调味品,但其他各国则多列为食品添加剂。
②核苷酸类:20世纪60年代后所发展起来的鲜味剂。主要有5′-次黄嘌呤核苷酸(肌苷酸,5′-IMP)和5′-鸟嘌呤核苷酸(鸟苷酸,5′-GMP),实际使用时多为它们的二钠盐。鲜味比味精强。5′-GMP的鲜味比5′-IMP更强。若在普通味精中加5%左右的5′-IMP或5′-GMP,其鲜味比普通味精强几倍到十几倍,这种味精称为强力味精或特鲜味精。
此外,还有一类有机酸,如琥珀酸及其钠盐,是贝类鲜味的主要成分。酿造食品如酱、酱油、黄酒等的鲜味与其存在有关。根据味学常识知,酸、甜、苦、咸是最基本4味,而鲜味的受体不同于此4种味的受体,味感也非常不同。
以上我们所说的是鲜味剂的种类,在炒菜的时候,尽量的还是少加入一些鲜味剂,因为加入鲜味剂过多,也会直接的影响着自己的身体健康,鲜味剂的作用主要是能够提升食物的味道,属于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一定要掌握好鲜味剂的使用量,如果使用量过大,就会存在很大的危害。想了解更多关于食品添加剂小知识以及食品安全知识方面的内容,大家可以直接登录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