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了就知道,这是个有用的微信。
微信亲属卡具有一种“代付”功能
使用者为父母、子女开通此功能后
对方消费时由使用者来代付
并不是直接把钱款转给对方
本是可以方便家人的便利功能,却被人钻了空子。
去年下半年,在义乌廿三里工作的小刘,通过微信附近的人,认识了一名微信号名为“云天传媒有限公司”的富二代,两人甚至没有聊过几句天,对方就说要追求自己。
小刘:
“他就直接给我发了一张亲属卡,他说以后你的消费我来买单。”
然而当小刘想用这张卡去消费的时候才发现,并不能消费。“富二代”便用需要互相赠送才能激活额度为由,让小刘也送其一张亲属卡。
小刘:
“那我也没多想,我就回赠了一张3000元额度的亲属卡咯。”
让小刘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把亲属卡发给对方以后没过多久,自己的银行卡就少了1200元,这时候小刘才意识到自己是被骗了。
廿三里派出所民警 王子健:
“俗话说得好,雁过留声,物过留痕,做任何事情的话都是会留下痕迹的。我们对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有多起就是那个案件都同一个人所为的同一个微信号码。”
民警将十余起案件进行串并后发现,其中半数左右的受害人居住在稠江街道,并且嫌疑人的微信号开头为“pingan”的拼音。
廿三里派出所民警 王子健:
“他有两个微信,其中有个微信开头是平安为带代号的,就在推想这个人是不是从事跟平安保险有关业务的,后面我们去翻找,然后发现了一个嫌疑人。”
很快,嫌疑人张某就被警方抓获。据了解,张某今年26岁,贵州人,在义乌稠江街道某保险公司就业。
张某平常会在微信上通过添加附近的人扩展保险业务,工作性质决定了张某对微信的使用较为频繁。在2018年年底,张某就发现了微信的新增功能“亲属卡”,就着手琢磨起了这个功能。
张某发现,亲属卡赠送时可以设置金额,觉得这一特性可以给他带来“商机”,可以缓解自己工资不够开销的窘境,便开始了自己的“商业计划”,设计了一整套的套路,开始了行骗。
张某继续在微信附近的人中加人,但是加的对象只针对女性,并且在添加成功后,与对方聊天的过程中,对自己进行精致“包装”。
张某称自己开了一家传媒公司,叫“云天传媒有限公司”,将自己的微信昵称也改成“云天传媒有限公司”,并通过平常聊天让对方觉得自己不差钱。
到了一定时间,提出要送给对方一张亲属卡,说是意思一下。可是这张亲属卡并无额度,当对方拿去消费时,会发现这张卡无法使用。张某便用需要互相赠送才能激活额度为由,让对方也送其一张亲属卡。
对方相信他的话后,就回赠给张某一张有额度的亲属卡。张某在拿到这张卡时,便尽快进行消费,消费完后,便将对方拉黑。
廿三里派出所民警 王子健:
“去年10月份左右,微信发布了亲属卡的功能,就是它的功能是赠送给父亲子女或者配偶使用的,就相当于是一张信用卡类型的一种卡片,然后他发送给被害人之后,这张亲属卡绑定的嫌疑人的微信是没有钱的,就像当于一张空头支票,然后给女孩子之后,女孩子一下看这额度是有3000块左右,他就觉得这男的出的很大方,是可以信任的。”
从2018年年底至今,已有十几个女性被骗,每次金额700至3000不等,涉案金额已达3万余元。
目前,张某因涉嫌诈骗罪已被义乌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警方提醒:绑定亲属卡便等同默认对方从自己的微信中自动扣费,给他人发送亲属卡时一定要谨慎,不要让一些人成为骗自己的“亲人”!同时,不要轻易添加陌生好友,注意保护好个人财产信息,不轻易向陌生人转账,以免造成钱财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