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海鲜养生谣言有哪些

每当海鲜肥美上市的时节,一大波关于水产品的谣言就会在网上流传。而谣言的内容兜兜转转也不外乎注水、注胶和喂避孕药这些庸俗的套路。那么具体海鲜养生谣言有哪些?

海鲜养生谣言有下面这些:

给皮皮虾注胶?

皮皮虾正式名为虾蛄,有很多种,其中口虾蛄是最常见的一种,它是为数不多能够在温带生活的虾蛄,因此南北沿海均有大量出产,是我们最常食用的一种。

它的个体不大,体长一般只有十几厘米,背部呈乳黄色,伴有青灰色,腹部为白色,一袭素颜却口感诱人。

每年4月左右是皮皮虾的生殖季。其发育未彻底成熟前,虾体内会出现胶状物,母虾的胶状物最终会长成一粒粒的卵,集中在胸至尾的位置,呈黄或红色,公虾的则呈白色,民众大可不必担忧。

水产品成活率高才能卖到好价钱,大部分水产、海产,不管是人工养殖还是自然生长,都不会采取人工注胶的,因为一旦注入胶质水产很快就会死亡,养殖户和商贩,怎会做这种亏本的事?

给大闸蟹注水?

螃蟹体内注入液体后,环境渗透压会产生剧变,螃蟹的脏器要么失水要么吸水,都会导致其迅速死亡。渔民、商贩不可能为了增加一点点的重量就把活蟹变死蟹,做赔本生意。

螃蟹身上孔又是从何而来呢?

螃蟹身上的壳非常坚硬,一般的注射器根本扎不进去。梭子蟹身上的孔,可能是因为商贩将其放在一起装筐,螃蟹腿或身上的尖刺,相互碰撞挤压,会在身上刺出洞。

而且,蟹类甲壳内的组织吸水性很差,如果注入液体,液体会从螃蟹的身体缝隙中流出。

也就是说,即使辛苦穿刺了硬壳,注入了液体,也会流出来,起不到增重的效果。

给小龙虾、大闸蟹、黄鳝等水产喂避孕药?

首先,小龙虾的生长周期很短,一般3个月左右就可以上市,而其性成熟期一般为8—10个月,也就是说小龙虾上市时离繁殖期还早得很,根本没有繁殖能力,养殖户用避孕药养虾只能徒增成本。

其次,小龙虾属于低等无脊椎动物,高等脊椎动物的避孕药对其根本没有效果。

第三,大量使用激素,还会增加小龙虾的脱壳频率,使其生长速度变慢,反而延长了小龙虾的生长周期,所以养殖户是不会这么做的。

“养殖户为催大闸蟹快长投放避孕药”更是无稽之谈,养蟹池塘最小为20亩左右,以在水中浓度1克/吨计算,整个池塘就得放13公斤的避孕药,可以想象其成本有多高。

另外,大量实验显示,使用避孕药或激素,打乱了螃蟹的脱壳秩序,会导致其因“难产”而大批死亡,更可能引发绿藻繁殖,从而破坏湖中的生物链,造成更大损失。

而且,蟹黄和蟹膏都是蟹的性腺,如果蟹吃了避孕药,就会抑制性腺的成长、成熟。没了蟹黄或蟹膏的大闸蟹美味将大打折扣。

之前已有水产养殖专家针对激素喂养鳝鱼进行过科学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激素的黄鳝一个月内的生长速度比不用激素的黄鳝快约10%,但却引发了大批死亡。激素剂量越高,死亡率也越高。

吃海鲜前先吃抗过敏药,能防过敏?

吃海鲜过敏,是因其富含大量异种蛋白。过敏症状较重(如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的人群,单靠药物不能预防。

仅仅是轻微皮肤瘙痒的轻度过敏反应,可自行缓解,不需要提前服药。

部分海鲜如虾、蟹、金枪鱼等,含有较高组氨酸,可能影响抗过敏药发挥作用,服药期间应少吃或不吃。

海鲜水果同吃等于吃砒霜?

抛开剂量谈毒性“等于耍流氓”!正规渠道出售的海鲜,都会经过有关部门检测,海鲜类食品砷含量国家标准为0.1mg/kg,按此推算,要达到中毒效应,需要吃150公斤海鲜和十几斤水果,吃下这么多的东西,人恐怕早撑死了吧。

吃海鲜小贴士需要多加了解:

海鲜+啤酒诱发痛风

海鲜加啤酒之所以被称为“痛风套餐”,是因为某些鱼类(比如沙丁鱼、凤尾鱼、三文鱼等)、贝类以及虾蟹有较高的嘌呤,如果吃海鲜大量饮酒会使嘌呤分解加速,生成尿酸,同时酒中的乙醇不利于尿酸排泄,就有可能诱发痛风。

不仅是啤酒,各类含酒精的饮料,如果不注意饮用量,也可能成为痛风高危人群的风险因素。

海鲜+止咳药易致过敏

服用某些止咳药后,再吃海鱼等海鲜,可能会出现皮肤潮红、头晕、心跳加快、荨麻疹等不适症状。

这可能是由组胺引起的过敏。部分鱼类含有较高组氨酸,在体内经酶的作用可形成组胺。

一些药物会影响胃、肠和肝脏中的单胺氧化酶组胺的灭活,如含有可待因成分的止咳水和复方甘草片等。

海鲜养生谣言让很多人都深受其害,具体还是要通过本站来对这些生活谣言安全小知识多加了解,同时还需要对怎样避免被食品谣言误导找到相应的答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海鲜养生谣言有哪些  谣言  谣言词条  海鲜  海鲜词条  养生  养生词条  哪些  哪些词条  
防骗

 被街头求助饭钱诈骗报警有用吗

乞丐就是以乞讨为生的人统称为乞丐,也叫“叫花子”或作“要饭的”。很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了有乞丐这类人,但是假装乞丐的人数却越来越多,很多骗子都伪装成乞丐在街头向路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