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的作用就是防雷,在雷电时节的用处是非常大的,那么避雷针的安全半径是多少?避雷针的安全半径是可以通过计算来获取的,本站给大家介绍一下。
避雷针由接闪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 3部分组成。接闪器通常采用直径为15~20mm、长度为1~2m的圆钢或钢管,固定于支柱上端经接地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
当雷云对地放电通道发展到临近地面时,由于避雷针尖端突出地面并有良好接地,在针尖附近的电场强度提高,聚积相反极性的电荷,引导放电。进而防止建筑物或仪器蓄积过多电荷而遭受雷击。一般来讲,雷电并不会直接击中避雷针,而避雷针本身如果被闪电击中也有着融化及爆炸的危险。 避雷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是由运行经验和实验室模型试验结果确定的。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方法是认为保护半径是避雷针高度的函数。据中国的规范规定,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一个锥体(见图)。高度为h的避雷针,其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r=1.5h;在被保护物高度hx的水平面上,其保护半径rx为
当hx≥时,rx=(h-hx)P=h0P
当hx< 时,rx=(1.5h-2hx)P
当h≤30m时,P=1
当30≤h≤120m时
60年代以来,又提出了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击距法,认为保护范围还受雷电流大小的影响。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为各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公认的、计算保护范围的完善方法。
以上就是避雷针安全半径的相关介绍,让大家对其避雷针安全半径计算方法有所了解,而且这些都属于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还需要对其雷电会带来哪些危害等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