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人是一样的,都会生病,人体在不适宜的环境中,会变弱,会生病,植物也是一样的。其实日常养护的中每个细节都可能给植物带来病害,那褐斑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褐斑病是依靠分生孢子在植株或落叶上越冬的,因此入冬前应摘掉全部受病叶片烧毁,然后喷一次波美5度石硫合剂,再移入温室贮藏。发病以后切忌再向植株上喷水,否则蔓延更快。发病初期应立即喷布多菌灵1000倍液,连续两次可将病情控制住。多菌灵价格较贵,也可在生长期喷布波美0.2〜0.3度的石硫合剂,那么花生褐斑病是怎么造成的呢?
病菌以子座、菌丝团或子囊腔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浸染。菌丝直接伸入细胞间隙和细胞内吸取营养。一般不产生吸器。该菌生育温度范围10-33℃,最适25-28℃。气候多雨潮湿,发病重。该病发病较早,嫩叶较老叶发病重。
1、品种因素。一般蔓生型品种或半蔓生型品种较直立型品种感病。晚熟品种往往,发病重。
2、气候因素。降雨及湿度是决定病害发生轻重的主导气象因素。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蔓延。
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黄褐色或铁锈色、针头状小斑点,随着病害发展,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达1~10mm。叶正面病斑暗褐色,背面颜色较浅,呈淡褐色或褐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在潮湿条件下,大多在叶正面病斑上产生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叶片上产生大量病斑,几个病斑汇合在一起,常使叶片干枯脱落,仅留部3~5个幼嫩叶片。严重时叶柄、叶托、茎杆也可受害,病斑为长椭圆形,暗褐色,中间稍凹陷。
以上是本站小编介绍的花生褐斑病是怎么造成的的内容,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褐斑病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以便更好的了解植物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