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婴幼儿、学龄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碘的需要量较高———
◎出场专家: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钟历勇教授
今天是我国“碘缺乏病防治日”。目前我国食盐中碘含量已经能够满足正常人的生理需要,但是胎儿、婴幼儿、学龄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由于碘的需要量较高,需要增加碘的摄入量,以免出现由于碘的摄入不足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代谢障碍性疾病。据相关研究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缺碘的影响。
碘缺乏可能导致的疾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缺碘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症候群,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耳聋、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碘缺乏还可能导致智力和脑发育障碍。据统计,缺碘对各年龄阶段的人群都有影响。缺碘发生的时期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不同。
碘对胎儿的发育非常重要,孕妇在围产期缺碘,会影响受精卵的发育,会出现胎儿发育异常,导致早产、流产或死胎的发病率增高;胎儿先天畸形或异常的发病率增高;围产期和婴儿期的死亡率增高。孕妇在围产期缺碘还会导致神经型克汀病:出现智力缺陷、聋哑、痉挛性瘫痪和斜视等症状;导致黏肿型克汀病:出现智力缺陷、身材矮小、神经运动障碍等。
此外,新生儿期缺碘会出现:新生儿甲状腺、新生儿甲低等。儿童和青少年期缺碘会出现:甲肿、亚临床克汀病、青少年甲低、智力缺陷、体格发育落后、单纯聋哑等。成人期缺碘出现:甲状腺肿及其并发症、甲低、智力障碍等。
妊娠前后要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
碘对于孕龄女性尤其重要。准妈妈的需碘量远远高于其他女性。
由于胎宝宝的碘供应来自准妈妈,一旦缺碘,准妈妈的甲状腺与胎宝宝竞争碘的能力增强,使胎宝宝缺碘加重,造成脑发育严重障碍,还将导致全身脏器及骨骼系统的发育停滞,造成死胎、流产、早产以及先天性畸形。因此强调准妈妈一定要定期到医院检测尿碘,发现缺碘应及时补充,妊娠前后应该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
碘缺乏对孕妇的主要危害是妊娠甲状腺肿、低甲状腺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等。孕期缺碘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对胎儿、新生儿、婴儿造成的危害,如智力缺陷、生长迟缓、新生儿甲低、新生儿高促甲状腺素血症、早期和晚期流产的增加、围产期和婴儿死亡率增高。
胎儿时期甲状腺激素缺乏的主要危害是大脑发育障碍。胎儿期的中3个月及后3个月的早期是神经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关键期,妊娠前及整个妊娠期间缺碘和甲状腺激素缺乏均可导致脑蛋白合成障碍,使脑内蛋白质含量降低,细胞体积减小,脑重量减轻,影响智力发育。因此,孕妇碘缺乏可造成胎儿大脑和听觉中枢发育障碍。
另外,碘缺乏还可引起甲状腺肿大,胎儿在与母亲竞争碘的过程中,明显处于劣势,甲状腺功能减低会严重影响胎儿的生长与发育,甲低还可引起自然流产(比正常妇女高两倍)。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缺碘的影响
个体对缺碘的反应性,主要表现为性别及年龄差异。儿童和青春期少年儿童因生长发育较快,对碘的生理需要量大,特别是青春期的女孩表现得更突出,一旦缺碘,她们是最容易出现甲状腺肿的人群。一般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缺碘的影响,尤其是青壮年女性。
一方面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不同于男性,另一方面女性对碘的需求量大于男性。因此,处于同样缺碘环境,女性的甲状腺肿发病率要高于男性。这可能与自身免疫机制、家族易感性有关。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常见症状是:患者认知障碍、表情淡漠、食欲不佳、乏力、智力减退等,化验检查可以及时确诊甲状腺功能低下。
碘缺乏病的预防和治疗
碘缺乏病的预防有两种方法,一是食用加碘盐,二是增加富含碘的食物。
食用加碘盐,是目前国际医学界普遍接受的安全补碘方式。
读者在购买食盐时,务必购买小塑料袋包装、贴有碘盐标志的碘盐,而且要随吃随买;炒菜、做汤待做熟出锅时放盐效果最好,不要用油炒碘盐。另外,装入有盖的棕色玻璃瓶或瓷缸内,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的地方。
增加富含碘的食物:海带是最富碘的食品,是同等重量的加碘盐的十几倍,每月吃一两次即可满足碘的需要,其他的海鱼、海藻类及瘦肉、家禽、乳制品、蕈类含碘也很丰富。
特殊人群如青少年、孕妇、乳母生理需要量增加或因食盐摄入量受限者更应注意以上食物的摄入。它们不但可提供丰富的碘,且可保证蛋白质、脂肪、钙、铁等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供给。除一些极端的临床病例外,不宜使用其他碘剂进行补碘,以免引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