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湿气重”这个概念,很多人却不知道湿气是怎么来的,以及该如何祛除。若喜食冷饮、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虚,或损伤人体阳气,化生湿气。湿气重的人,晨起舌苔厚腻,大便爱粘马桶,面部油脂多,多汗且黏,口黏腻或甜;或四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女性白带过多。下面本网推荐化痰祛湿的 食物,可根据情况选用。
赤小豆山楂薏仁粥
取赤小豆50克、薏仁50克、白扁豆20克、茯苓15克、生山楂20克、粳米100克;除粳米外,其他材料放入锅中浸泡30分钟;粳米洗净,倒入浸泡食材的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10分钟后改小火煮20分钟即可,趁热食用。
方中,茯苓为利水消肿之要药,也可用于脾虚诸证,与薏仁配伍,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作用;赤小豆能利湿消肿、清热退黄、解毒排脓。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归脾、胃经,有补脾化湿的功效。山楂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这道药膳对于痰湿体质兼有心神不安、食欲差等症状有较好作用。需注意的是,脾胃虚弱、胃酸过多者禁食此方。
需注意的是,赤小豆与我们平时吃的红豆是有区别的。红豆的形状更接近于椭圆,而赤小豆是圆柱状,看上去十分细长;红豆看上去颜色亮,赤小豆虽然也是红褐色,但有些发暗;口感上,红豆十分软糯,赤小豆则有些硬,比较适合煮粥;在疗效上,赤小豆的功效比红豆强,所以中医多用赤小豆入药。
山药冬瓜粳米粥
取山药100克、冬瓜150克、粳米200克;冬瓜、山药去皮、洗净、切厚片,葱、姜洗净切末;锅内放油烧热,放入葱丝、姜末略爆,加入清水煮沸;放入山药、冬瓜,中火煮至熟透;粳米淘洗干净,倒入锅中,小火慢煮30分钟;加入盐、葱末等调味即可。
方中,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滋补性强,既补气又益阴,乃平补肺脾肾之佳品。《本草纲目》中记载,山药有“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阳、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等功效。冬瓜味甘淡,性微寒,归肺、大小肠、膀胱经,《本草备要》中记载,冬瓜“寒泻热,甘益脾,利二便、水肿,止消渴,散热毒、痈肿”。两者相辅,起到健脾、益气、利湿之效。
茯苓麦冬小米粥
准备茯苓15克、麦冬15克、小米100克;茯苓和麦冬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成浓汁,去渣留汁备用;小米洗净,倒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倒入药汁,改小火继续煮30分钟即可。可做主食,每日两次服用。
方中,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作用。《本草新编》中记载:“麦门冬,泻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热邪,补心气之劳伤,止血家之呕吐,益精强阴,解烦止渴,美颜色,悦肌肤,退虚热,解肺燥”。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用药心法》中记载:“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这道药膳对于脾虚湿热兼有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去湿气食物及食疗方
1、薏米
中医称薏米为“薏苡仁”,是祛湿消肿的上品。薏米是清除体内湿毒的好食物,又有抗癌作用。盛夏时节阴雨连绵,空气湿黏,很多人都会“伤暑”,这时吃些薏米粥,可以起到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的作用。
推荐食谱:薏米红豆汤
不需考虑什么比例,将两种食材各抓一把来熬汤,可放点冰糖,祛湿效果极佳。其有效成分大半在汤里,因此可灌入瓶中带到单位去喝。建议不加大米,大米有湿气,虽然口感好但会使功效大打折扣。
2、鲤鱼
夏季气候温热潮湿,适当喝些鲤鱼汤,有助于祛湿开胃、利水消肿。而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鲤鱼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极易被消化吸收。
推荐食谱:鲤鱼汤
鲜鲤鱼1000 克、葱白15 克、荜茇5 克、料酒10 克、川椒10 克、味精1 克、生姜.15 克、醋15 克、香菜30 克、精盐10 克,鲜鲤鱼去鳞鳃、内脏,洗净,切成3 厘米的小块;将葱、姜拍破。将荜茇、鲤鱼、葱、姜、川椒、精盐、料酒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烧沸,移文火上炖熬约40 分钟。加入醋和味精后,即可出锅。
3、白扁豆
白扁豆就是一味补脾暖胃,化湿消暑、补虚止泻的药食两宜佳品。
推荐食谱:白扁豆大米粥
白扁豆25g、大米50g、清水1000ml。将白扁豆洗净后泡8-10个小时,大米洗净,用清水泡1个小时后,与白扁豆放入砂锅中,砂锅中加入清水,大火煮开,小火炖至扁豆熟软即可。
4、荷叶
荷叶色青绿,气芬芳,是传统药膳中常选用的原料。荷叶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等功效。近代研究证实,荷叶有良好的降血脂、降胆固醇和减肥的作用,其食疗范围进一步扩大。
推荐食谱:荷叶煮茶
这是凉茶的经典配方,有清暑利湿、凉血止血的作用。将荷叶撕成小片,用开水冲泡就可以了,淡淡的清香,再配点冰糖,一天喝两次,的确是夏季美饮。其实,荷叶茶是四季饮品,夏季祛湿,秋冬季也可降脂。很多人在夏天收集荷叶,晾晒后在秋冬季泡水喝,的确是不错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