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郁体质如何调理
气郁体质的特征表现,主要为心烦、失眠、头痛,耳鸣、胃痛、梅核气、乳腺增生、两肋胀痛等症状。体型多数偏瘦,表情郁闷、不开心,面色发黄、无光泽,对于郁结厉害的,面色会发青;还会经常叹气,中医把这种情况称为“善太息”,一般这时可以吃点疏肝解郁的逍遥丸,能够缓解肝郁的状况。
气机淤滞,运行不通畅会叹气,并且有淤滞的情况,会觉得胸闷,不舒服,就会无意识地通过叹气来舒展气机,所以会经常叹气。还会有咽喉不利,总是感觉咽部有异物,吐又吐不出来,中医称之为“梅核气”。气郁体质因为阴阳之气运行不顺,阴阳失调,睡眠会因此受到影响,往往表现出睡眠较差或失眠。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心理特征为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
气郁体质作为中医体质中的一种,是在先天禀赋因素和后天饮食、情志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身心整体素质,其中情志刺激影响较大,肝主疏泄,情志不畅,则气机运行失调,气机郁结,主要是肝郁,郁滞又会加重阻滞气机,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体质偏颇,逐渐形成气郁体质。气郁是相对稳定的,但又是动态可调的。可以通过刺络拔罐的方法调理。可以选择以下穴位:
大椎穴
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为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之会,有清热解表的功效,还可防治感冒。
至阳穴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闷,脊背强痛等。
筋缩穴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胃痛,脊强,腰背痛,及肝炎,胆囊炎等。
中枢穴
在背部,后正中线,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有健脾利湿、清热止痛的功效。主治黄疸,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振,腰背痛等。
↓ 后正中线上的四个穴位 ↓
膈俞
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
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胆俞
在脊柱区,第1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 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三个穴位 ↓
各背俞穴可调理相应脏腑气机,作用明显,而且也有很好补益作用,日常保健也可以选用。
上述穴位每次取3个穴位,以梅花针叩刺5下,然后拔罐留罐10分钟,轮流取穴。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视频操作演示
我们为大家录制了取穴、拔罐的具体操作方法的演示视频,视频时长2分钟,建议在WiFi环境下播放
。
《黄帝内经·素问》指出:
“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平和。”
气郁体质的调养原则是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刺络拔罐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对于浅层次解热散郁之力较强。如果能够配合针刺效果会好很多,但是针刺要求相应基础要很扎实,不建议大家自行针刺。上面介绍的方法,用梅花针叩刺较安全,配合拔罐也会有不错的效果。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方面的调养。
气郁体质的人多肝郁脾虚,思虑过多,所以最好多参加户外社交活动,多看喜剧、滑稽剧等轻松的文艺节目,给自己换换心情。气郁体质宜动不宜静,适合户外活动,同时可以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调整气机的运动。
在起居上,睡眠几乎占据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居室的环境对睡眠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居室的布置有几点需要注意:
①勿过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夏季勿过贪空调之寒凉。
②勿过燥,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尤其在北方冬季取暖期,居室暖气旁应放盆清水,饮食适当进食冬瓜、萝卜等养阴生津的食品。
③勿过湿,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气郁体质最好居住在面南向阳的居室里。
在饮食方面,要选择合适的营养配比,减少肥甘厚腻食品的摄入。气郁体质的人平素要适当摄入利于疏肝理气、养血健脾的食品,比如佛手瓜、陈皮、大枣、桂圆、莲子肉、鲫鱼等等。
还有几个小的建议,有梅核气的人,应该每日适当外出运动,少食生蒜、生葱等辛辣刺激食品。并每日按揉合谷、太冲两穴5分钟。胃痛的朋友要规律饮食,饥饱有度,勿暴饮暴食,可以早晚顺时针揉腹 100下,自上而下推任脉 100 下。
俗话说,病是三分治,七分养,自己不注意平时的习惯,仅仅靠着短暂的治疗,效果也就会大大折扣了,因此,在应用合适治疗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日常习惯,调养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