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草的功效与作用
白花蛇草,即白花蛇舌草,一年生无毛纤细披散草本植物,可入药;茎稍扁,从基部开始分枝。叶对生,无柄,膜质,线形,边缘干后常背卷,上面光滑,下面有时粗糙;中脉在上面下陷,侧脉不明显;花4数,单生或双生于叶腋;花梗略粗壮;萼管球形,具缘毛;花冠白色,管形,喉部无毛,蒴果膜质,扁球形,成熟时顶部室背开裂;种子每室约10粒,具棱,干后深褐色,有深而粗的窝孔。花期春季。
一、植物简介
白花蛇草,又叫蛇舌草、二叶(芊字去千加律)、竹叶菜、蛇利草。味微苦,甘,寒。入胃、大肠、小肠经,苦寒清热解毒,甘寒清利湿热,对痈肿、咽痛、蛇伤等有较强的解毒消痈作用。一般用于治疗疮毒、咽喉肿痛、肠痈腹痛、毒蛇咬伤,也用于热淋涩痛、小便不利,治疗毒蛇咬伤时,可取白花蛇舌草15克,白酒250克,煮沸3~5分钟,去渣,口服2/3(每日分2~3次服完),用1/3外敷伤口,敷药时先吸出伤口毒血,清洗消毒后用消毒棉垫覆盖包扎,然后用上述药酒浇湿敷料。若不能饮酒者,可用清水煮沸后再加入适量白酒,但以白酒煮为佳。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白花蛇草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杆菌等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实乃“清热解毒”之良药。
二、环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潮湿的田边、沟边、路旁和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南至西南部各地。
三、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在体外(相当生药6g/ml)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以及慢性粒细胞型的肿瘤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美蓝试管法);用瓦氏呼吸器测定,对前二者的抑制作用亦较强。曾用浸膏于小鼠S一180和艾氏腹水癌,以及大鼠吉田肉瘤的实验性治疗,皆无明显抗癌作用;0.5-1g生药/ml在体外对吉田肉瘤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美蓝试管法),但作者认为此属非特殊性的。
2.抗菌消炎作用:体外抗菌作用并不显着,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有微弱作用。观察煎液对正常和人工阐尾炎兔的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白细胞在体内外吞噬后力的影响,认为其抗炎作用,是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和增强吞噬细胞活力等因素所致。
2.1.抗菌:煎剂用试管稀释法,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1:2对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具抑制作用。
2.2.抗炎免疫:煎剂4g/kg1日内灌服4次,对正常兔及人工狭窄阑尾所致的实验性阑尾炎兔均有刺激网状内皮糸统增生,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使嗜银物质倾向致密化,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而达到抗炎的作用。煎剂300mg/只灌胃对初次免疫小鼠脾脏抗原结合细胞有抑制增生作用。水提物2mg/只腹腔注射,对小鼠可增强异型小鼠脾细胞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100mg/kg腹腔注射,可增加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PFC);30-240μg/ml可增强小鼠脾细胞对丝裂原ConA及LPS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30μg/ml可增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MX-87靶细胞的杀伤率。
【毒性】浸膏半数致死量,小鼠腹腔注射为104g生药/kg。
【鉴别】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1g,已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30min,趁热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m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苯-醋酸乙酯-冰醋酸(20:41:1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碘缸中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苦甘;寒;无毒
【归经】心;肝;脾;大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