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唐﹒王维《辛夷坞》
这首诗是王维《辋川集》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诗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中的“木末芙蓉花”,即是辛夷,辛夷的花苞长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王维用“木末”二字形象的描述出了辛夷花蕾的特点。
辛夷入药很早,秦汉时期即被载入《神农本草经》中的“上品”,属于种药用花卉,为木兰科植物辛夷或玉兰的花蕾。辛夷同玉兰的枝形、花形都很相近,而较玉兰小。
关于辛夷的来历有很多传说故事。传说古代有位姓秦的举人,得了一种怪病,鼻孔中流淌脓鼻涕,常年不断,那腥臭难闻的气味使周围的人一见他就躲得远远的,连他的妻子儿女也都嫌厌。秦举人四处求医,但始终无效,十分苦恼。有一天,他在一棵大树下准备自缢,碰巧一位樵夫路过,耐心劝导:蝼蚁尚且偷生,以举人的才华,白白死去,实不值得,不如到外地去求医,并告诉他南方夷族人居住处,有医生能治好这种病。于是,秦举人按照樵夫的指点,找到了夷族医生,经诊察后对他说:“此病易治。”随后上山采来一种像毛笔形状的花蕾药材,经半个月煎汤服用,终于痊愈了。举人回家时,还带回一把这种树种栽于屋后。几年后,长出了大片花蕾。从此,凡是患有这种病的人都向举人求治,治愈了不少患者。有人问他这是什么药,他也说不上来,只记得是辛亥年间从夷人那里取回来的,便急中生智,说这药的名称叫“辛夷”。由此,辛夷的药名就这样传开了。
辛夷别名众多,因其花苞如荑,味辛,故得名辛夷。因属木本,花香如兰似杜,故名木兰、杜兰、林兰。由于辛夷树之叶如柿花未开时,形态与毛笔无二样,北方人称木笔。二月开白花,外紫内白,极似玉兰,所以又名玉兰。
辛夷树的叶生于花谢之后,在南方多先春而花因此南方人又赠“迎春花”之名。其花形如莲,又名木莲。其木心黄,又名黄心。还有房木、望春、朝天莲、报春花、女郎花等别名。
辛夷花未发时,苞如小桃子,有毛,日本人又称侯桃。
辛夷,我国大部地区均有栽培,河南省南召县,是我国最大的辛夷生产基地。
辛夷一般在早春花蕾未放时采摘,剪去枝梗,干燥即可。它有一种特殊香气,味辛凉而稍苦,入药以花蕾未开、身干、色绿、无枝梗者为佳。《玉楸药解》记载:”辛夷味辛,微温,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泻肺降逆,利气破壅。辛夷降泻肺胃,治头痛、口齿疼、鼻塞,收涕去,散寒止痒,涂面润肤,吹鼻疗疮。”现代研究发现,辛夷花有收缩鼻粘膜血管的作用,因而可以对鼻粘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保持鼻腔通畅。
辛夷被历代医家用来治疗鼻炎。
苍耳散(宋《济生方》)。组成:辛夷仁半两(15克)、苍耳子二钱半(6克)、香白芷一两(30克)、薄荷叶半钱(1.5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用葱、茶调下。现代常作汤剂水煎服,用量酌减。
功效:祛风通窍。
主治:鼻渊初起,症见鼻塞不闻香臭,流浊涕不止,前额头痛,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
治鼻炎、鼻窦炎。配合白芷、细辛、川芎、菊花、银花同用。或者辛夷配鵝不食草、苍耳子、白芷、薄荷、冰片为细末,以少许搐鼻用。
治疗鼻渊(鼻塞、流腥臭脓涕)、鼻流清水涕)、鼻窒(鼻中生肉、窒塞鼻孔)、鼻疮等。辛夷研末,麝香少许,葱白蘸入数次。
治疗慢性鼻炎、副鼻窦炎。辛夷合菊花、苍耳、薄荷、细辛、川芎、防风、羌活、藁本、白芷、甘草各9克同用。
治鼻炎、鼻窦炎。辛夷三钱,鸡蛋三个。同煮,吃蛋饮汤。(《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治齿牙作痛,或肿或牙龈浮烂。辛夷一两,蛇床子二两,青盐五钱。共为末掺之。(《本草汇言》)
预防鼻炎防止复发,可日常用辛夷泡水代茶饮。
使用禁忌:
1.辛夷性温,阴虚火旺,实热型症状的人群应注意避免服用。
2.孕妇禁服。辛夷具有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孕妇禁服。
愿见者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