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与Bandha
在前一篇文章中,已从解剖学的观点探讨了mulaBandha。(瑜伽中神秘的存在着,MulaBandha(根锁)启动的解剖学观点)。但为了让这两个主题更加完整,我觉得需要加上另一篇与呼吸有关的讨论。对我我而言,没有呼吸,就没有Bandha。实际上,正如本文标题所暗示,Bandha尾随着呼吸出现。如果我们试图控制、并运用体内的能量,那么我们得先将能量带入体内。在瑜伽中,有一种能将能量带入体内的方式,那便是透过呼吸了。
我还记得第一次体验到呼吸与Bandha彼此如何连接是在我老师的指导下。记得我已经练习Ashtanga大约一年半的时间。参加一个培训课程。在练习几天后,老师跟我说了大致如下的:“你已经做出了第一级所有动作,但过程中既没呼吸,也没有Bandha。”我听了感到相当气馁,因为那时,我觉得自己知道呼吸与Bandha是怎么一回事。但老实说,或许我的脑袋是了解的,但身体却从未经历过老师所提及的感受。
很庆幸,那位老师并不是那种仅提出评论,却不做进一步解释或示范的人。有时你会遇到一些老师,告诉你因为你没有Bandha,所以不能做这些动作,但讲完后并未解释或示范他们所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这有点轻率。而这位老师坐到我旁边,把我的手放在他的腹部上,感受他的呼吸。当他做不同体位法时,我的手也放在上面。我发现,不论我原本做的是什么,都跟老师那时所呈现出来的是不同的。后来我又继续跟这位老师练了快一个星期才回家,接着,我用尽一切努力,试图让自己以那位老师的方式维持肚脐往内。
我的焦点刻意不放在体位法的深度上,而是聚焦于能否在维持肚脐往内的同时,依然保持正确的呼吸,这也是我自老师身上看到的做法。经过三个月,每周六天的练习后,我逐渐开始掌握这样的练习方式。呼吸引领我认识Bandha,过程虽然缓慢,但我的练习中确实开始出现轻盈、自在的感觉,而这是我从未经验过的。
解剖学观点
在我们瑜伽圈子中,对于什么才是“正确”的呼吸有许多争论。很多比较古典的瑜伽练习都使用腹式呼吸;而像Ashtanga这类比较强而有力的瑜伽练习则在呼吸过程中保持腹部内收。还有一些练习法门,实际上完全不在意你究竟如何呼吸。我必须坦承,身为阿斯汤加的练习者,我目前对呼吸的经验与理解深受Ashtanga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Ashtanga的呼吸方式就是“正确”的。而是我觉得这样的呼吸方式,能带出Ashtanga练习时应有的感觉。
现在,我们要以解剖的方式来讨论Ashtanga的呼吸,试着直指核心。
首先,在前篇文章中提到,MulaBandha指的是根锁,与骨盆底肌群有关。它的目的是避免能量下行,自躯干底部逸散。而UddiyanaBandha(腹锁)的意思是“飞升”,是一种能量锁,负责创造上行的能量,以及我们在进阶练习者身上所见到的轻盈感。
在前篇文章中,我们提到MulaBandha与耻尾肌有关,而UddiyanaBandha与腰大肌有关。
正如许多人所知,呼吸的主要肌肉是横膈膜。横膈膜的外形与身上其他肌肉不大一样。我通常会形容它的外型有如圆顶。而在最上方图片中,则形容横膈膜的外型如降落伞。
从肌肉附着点的角度来看,横膈膜独树一格。多数肌肉会附着在两块骨头上,并将两块骨头彼此拉近。但横膈膜的情况有些不同。它的后侧接附在脊椎上,并向前环绕肋廓下缘,直至胸骨底部的剑突。这条肌肉的纤维呈上下走向,汇合于圆顶的最上方,也就是中心腱的位置。当肌肉收缩时,这些纤维会缩短,让附着的两端相互靠近。
而这也是Mula与Uddiyana彼此在解剖上如何协同合作,并对躯干产生具体效果的关键所在。
我们将讨论的第一种呼吸方式通常被称为腹式呼吸,也是一般人相信最大、最深的呼吸方式。
在许多人的想像中,第一种呼吸时,横膈膜会往下移动7到14厘米,导致腹部以近乎相当的幅度被往外推。虽然感觉上似乎是这样,但实际情形并非如此。在最大腹式呼吸的过程中,横膈膜顶端往下移的幅度约介于3到4.5厘米(参考),幅度的差异与一个人的身高、体重有关。
仰视图1
仰视图2
如果你知道心脏就座落在横膈膜的上方,并透过结缔组织与横膈膜相连,那么想想看,若横膈膜往下移动的幅度真的那么大,心脏会发生什么事?你不会真的认为在呼吸的过程中,心脏会跟着往下移动7到14厘米吧?
回到主题,在第一种呼吸方式中(上图),横膈膜收缩,顶端往下移时,会拉扯包覆在肺部周围的结缔组织。于是胸腔产生腹内压,肺脏因此被填满。也由于横膈膜的移动-即便仅是2.5厘米,导致腹腔内脏被往下推,腹部往外鼓起。
第二种呼吸方式则不大一样,它改变了呼吸过程中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在第一种呼吸中(搭配腹部往外移),吸气时,腹部会先往外推,而随着吸气结束,胸腔被填满。除此之外,在吸气终点时你的骨盆底肌群会由于被牵拉、或被腹部内脏推挤而感到一股轻微的压力。
但在第二种呼吸方式中,横膈膜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运作着。为了让第二种呼吸顺利发生,我们得额外做点事。我们必须改变腹容腔(abdominalcontainer)上不同位置的张力。这里所指的腹容腔是由肌肉所围绕的腔体,其上方为横膈膜,下方是骨盆底肌群,前方及侧面则为腹部肌群。
有两种方式能改变腹容腔的张力。
第一种,是收缩骨盆底肌群。骨盆底肌群收紧的意思是,当横膈膜收缩、产生一股往下的压力时,骨盆底肌群并不会因此而被推下去,因为它们的张力足以抵抗压力。而避免避免能量下行,正是MulaBandha的目的。
第二种改变腹容腔张力的方式是将肚脐往内拉,不论在吸气或吐气时,皆维持肚脐的位置不变(吐气时会比较容易)。当腹部维持往内,并搭配呼吸时,你会立即注意到呼吸来到胸部。此时横膈膜无法往下推,且腹部显然无法往外移动。于是横膈膜收缩所产生的力道被重新导引向上进入胸腔。
而这不正是Uddiyana的目的,将能量/呼吸/生命能(prana)向上导引吗?
Uddiyana练习
这便是我们可以用来呼吸的第二种方式。透过维持腹部内收,以强迫横膈膜产生不同的行动。相较于第一种呼吸时横膈膜顶端往下移,此时横膈膜的顶端维持不动。
当横膈膜的顶端被固定时,显然此时的行动将不再是往下移动。取而代之地,横膈膜的纤维会将下肋骨往上拉。位于胸廓的肋骨走向并非与地面平行,而是带点倾斜。当横膈膜在第二种呼吸方式中收缩时,前侧的肋骨会被往上拉,再次为胸腔创造空间(不过换了一种方式)。一但空间产生,负压出现,空气便跟着窜入。
结论
让我们整理一下重点。如果你仅是单纯地深呼吸,没有额外做什么事,那么腹部与骨盆底部会被往外推(幅度没想像中的大)。如果你透过MulaBandha与UddiyanaBandha让腹部与骨盆底肌群带点张力,避免它们被往外推,那么横膈膜就会以不同的方式运作,导引呼吸向上。这便是Bandha真正的目的所在。这种呼吸方式能为瑜伽练习带出更深刻、精微、能量层面上的体验。
声明:文章并不是在评断练瑜伽时,哪种呼吸方式比较正确。主要取决于你所练习的方式,两种都可以是对的。我想表达的是,在体位法练习中、身体层面所运用的Mula及Uddiyana技巧,也实质改变了呼吸运作的方式。而这在身体层面上出现的效果,正好与Mula及Uddiyana的目的相吻合的。
引用参考:
Gerscovich, E. O. et al. 2001. Ultrasonographic evaluation of diaphragmatic motion. J Ultrasound Med 20:597–604.
Cohen E. et al. 1994. Excursion-volume relation of the right hemidiaphragm measured by ultrasonography and respiratory airflow measurements. Thorax. 29:885-889.Thorax. 29:885-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