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癌活成慢性病,用“心”抗癌很重要
癌症的发生与心理因素密不可分,一些负性心理会损害人的免疫系统,诱发癌症,并在病情发展中起到“催化剂”作用,因此,预防癌症要从“心”开始。严重的精神创伤、长期的情绪压抑、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往往导致依赖性较强的人产生绝望感和无助感。这类具有“癌症性格”的人面对重大生活事变时,负面心理会导致神经内分泌活动紊乱、器官功能活动失调,使得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进而影响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监视作用,易导致细胞转化和突变。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情绪,心胸要开阔豁达;对突如其来和难以抗拒的不良精神刺激,要冷静对待,善于解脱;应节制过分思虑,学会适度宣泄和自我安慰,这样才能使人尽快从不良情绪的阴影中走出,增强抵御癌魔侵袭的能力。
如何做到用“心”抗癌
身体患癌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思想上患癌。因此促进癌症康复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心理调节,要调理出一个良好的心态,这对康复也是至关重要的。
1、癌非绝症,应科学地看待癌症癌症其实也是一种慢性病,大部分癌症患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通过多学科综合疗法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绝不像心脑血管疾病那样凶险,可以在短时间内夺人生命。因此要努力掌握一些科学的抗癌知识
2、争取活到100岁要树立这个信心、这个大目标。有了这种积极的心态,可以产生向上的、前进的、热情的力量,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潜力,调动全身细胞围歼癌细胞,自身免疫功能可以比平常增强10倍。3、知足常乐常常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幸福的时日,不要总想自己活得太不容易了,不要怨天尤人。4、助人为乐人活着要多为社会、为周围的人作贡献,在你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你心中就会充满巨大的喜悦,这种心态无疑会增强你战胜癌症的信心。要多多行善,把好的思想、好的疗法推荐给身边的人。
随着医学的发展,许多癌症已经不是绝对的不治之症。无数的案例表明,积极的精神状态能提高病人患病时的生活力,并能增强药效。
任何对癌症的恐惧、愤怒、失去自尊心、孤僻等不良精神状态都会削弱病人的求生意志;而对生活充满向往,勇敢、努力进取、耐心和对医务人员、家庭的无限信任,确能增强病人的求生意志。
有媒体报道,约有70%的中国癌症患者被家属隐瞒病情。事实上,患者家属向癌症患者隐瞒病情既不符合法理,也不符合大多数患者的主观愿望,有可能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甚至给治疗带来负面影响。
作为医生,一般都是支持告知患者实情的,并且愿意跟患者直接沟通,将疾病的真实情况跟患者解释清楚。其实,就目前的医疗而言,癌症,真的不等于死亡。许多心理健康的癌症病人,对坏消息的承受能力远比人们预料的要强。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告之实情还是有必要的。
该以什么方式告知呢?
医生建议,可以选择逐步告知法,此法有助于疾病的诊疗进程,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治疗的效果。因为通过逐步告知,可以让患者本身对自己的情况有更清晰的认识,对于目前所处的情况有更为科学理性的思考,能够配合医务人员的诊疗意见和措施。
一、首先,我们可以先告知病人相应部位有了病变,长了肿块或者新生物,需要住院进一步检查以确诊,这样可以让病人接受自己患了病并同意住院。这时候病人患家属也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与心态,因为家属是病人最常接触的人,其所展现的心理表露会直接左右病患的情绪与思想,从而影响治疗的过程与效果。
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告知其得了疾病,但良恶性还需要再进一步确诊,并且无论良恶性,均可以治疗。这个过程中,家属在与病人相处时,可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和暗示,比如可搜集一些医疗相关信息,让病人对目前的医疗水平以及癌症有个清晰的认识,不至于盲目的相信或否定;也可展示一些家人和睦幸福照片,多谈及病人健康时的事情,让患者感受到背后有爱的力量在陪伴,产生恢复健康的积极心态。
三、再过些时间,经过这一系列的准备之后,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告知其得了癌症,但不是晚期,通过治疗后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这时候家属应充当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和谐桥梁,认真听取医生对于病情的告知和讲解,并积极配合医生所下达的诊疗措施,努力在医生和病患之间构筑起信任和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