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化疗药物区分正常细胞与恶性细胞的能力不强,对正常细胞也有毒害,会引起明显不良反应。有的人认为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化疗反应越大说明疗效越好,是这样的吗?
肝癌化疗药物中,有些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阿霉素等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疗效也会提高,而且还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恶性细胞的耐药性。当然,化疗药物的剂量加大,不良反应也就增加,从这个观点看,似乎不良反应越大,化疗效果越好有一定道理。
但是,有些肝癌化疗药物如博莱霉素、长春新碱、平阳霉素、优福啶、哺氟啶等药物,当超出一定剂量范围后,疗效并不增加,毒性反应则明显增加。此外,随着化疗的辅助用药的进步,药物副作用所带来的问题得以尽可能地解决,例如化疗药物引起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通过在应用化疗药物后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如吉粒芬、惠尔血、格拉诺赛特等,白细胞降低的副作用并不明显,而且还能允许化疗药物的剂量增加,使疗效提高;又如大剂量顺铂化疗由于使用了枢复宁这一类止吐药物,呕吐的副作用并不强烈,而疗效比小剂量顺铂明显提高。
因此,肝癌化疗疗效应根据具体药物,具体化疗方法,是否合并应用辅助用药等而定。单纯的说肝癌化疗的不良反应越大,疗效越好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原则上应该是通过化疗获得最大疗效,并且尽可能把肝癌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点。
肝癌手术新方法可以减少出血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肝癌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外科手术是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外科手术出血多、损伤大的难题一直困扰着医生和患者。我国医生采用肝蒂横断法解剖性肝段切除术式,为一位患者切除了25厘米大的肝肿块。这种术式就像关上了手术部位的“血龙头”,多数肝癌手术就不再需要输血了。
手术中,先用彩色超声再次确定肿瘤的位置,然后快速找到肿块所在区域的主血管,关上流向左肝的“血龙头”,瞬间肿块所在的左肝因缺血变色,再完整切除状如篮球般大小,重约2.5公斤的巨大肝癌肿块。由于事先阻断了手术区域的血流,使得就算切除如此大的肝肿块,患者失血量控制在300毫升以内,低于常规手术失血量400毫升需输血的标准,也没有另行输血。
肝脏的结构就像8个独立的“房间”,每个“房间”有相对独立的血管和胆管供应血液和胆汁,肝癌侵犯哪个“房间”,医生就能先关掉哪个“房间”的“血龙头”,然后将病变“房间”完全拆除,这样既出血少,患者损伤也小,同时由于完整拆除“房间”,也避免“房间”中微小癌细胞的残留,起到减少复发,提高疗效的作用。
这种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与以前的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能有效地减少肝癌患者书中的出血问题,增加了手术的预后与存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