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此时食补,既能调养身体又能增强体质,更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食补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炖品最好。因为炖品不仅能保持食物的原味,而且营养大都融在汤水里,不会丢失。同时也是岭南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谈起炖品,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鼎、鬲、甄等陶器,这些就是最早的“蒸屉”和“蒸锅”。我国最早的“水煮法”炖品就此产生。
在一些人看来,炖东西无非大锅一口,好一点的有个砂锅什么的。在他们看来,“炖”意味着慢慢腾腾,意味着蹉跎岁月。听听他们的菜名吧:“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土豆炖茄子”,最狠的还有一道“东北乱炖”,就连在单位里降了职也被叫做“炖冬菇”。“凶恶”的“炖”字,一到广东就变得山清水秀起来了,还美其名曰:炖品。这是因为广东人独有的食疗滋补观念。
广东人最解“炖”字,以水火相济达到食补并举,食医相助,重在养生。其炖品又分清补型和滋补强身型。清补型的有莲子炖鸡、清补凉炖瘦肉、西洋参炖竹丝鸡、鸡脚炖花生等;滋补强身型的有党参北芪炖竹丝鸡、淮山枸杞子炖狗肉、淮山枸杞子炖兔肉、高丽参炖鸡、淮山枸杞子炖羊肉等。
炖补门道
这里要指出的是,冬令进补必须因症因人而异,讲究“对路”。
如果经常感到四肢无力、精神疲乏、讲话声音低微、动则出虚汗,这大多属于气虚,可选用人参、党参、太子参、五味子等益气药物和黄豆、大枣、栗子、胡萝卜、牛肉、兔肉等食品搭配炖煮。
若面色枯黄、口唇苍白、头晕眼花、心跳乏力、失眠、耳鸣心悸,则大都属于血虚,可选用阿胶、桂圆肉、当归、熟地、白芍、十全大补丸和滋补膏等养血药和龙眼、荔枝、葡萄、黑芝麻、牛肝、羊肝等食品搭配炖煮。
当手脚不温、怕冷、遗尿,有的还可能出现性机能衰退,表现为遗精、阳痿等,这多属于阳虚,可选用鹿茸片、参茸片、巴戟天、仙灵脾、蛤蚧等助阳益火药材和核桃、虾、羊肉、狗肉、海参等食品搭配炖煮。
阴虚的人,经常有低热、下午面部潮红、夜间盗汗、手脚心发烫及口干、眼目干涩等症状,应选用天冬、麦冬、生地、枸杞、玉竹、龟板或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等滋阴补肾药材和梨、桑葚、甘蔗、藕、银耳、鸭肉等食品搭配炖煮。
但要切记,进补时忌生冷、油腻之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补品的吸收。进补时遇感冒、发热、腹泻等,应暂时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