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天给你一次机会,让你见到传说中的《汤液经法》,你愿意抓住这样的机会吗?
前些天,有位网友给我提供了一则重要信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下文简称《辅行诀》),从这本书里可以管窥到失传已久的《汤液经法》组方原理,与黄师(黄元御)用药习惯有相似之处……
这个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相传,《汤液经法》为伊尹所著,汉代仲景,据此而做《伤寒论》,奠定了中医方剂学的基础。那么,《辅行诀》既然记载了《汤液经法》的组方原理,想必定会有独特之处了。
于是,我在互联网上搜索、并阅读了《辅行诀》全文,与《四圣心源》、《伤寒论》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大家来看看吧。
(1)先说说理论。
毫无疑问,《辅行诀》的核心理论源自《黄帝内经》。
举个例子:《辨肝脏病证文并方》有文:肝虚则恐,实则怒。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有文: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
《辨脾脏病证文并方》有文:脾实则腹满,飧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辨肺脏病证候文并方》有文:肺虚则鼻息不利;实则喘咳,凭胸仰息。
《辨肾脏病证文并方》有文: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腹满,面色正黑,泾溲不利。
以上内容在《黄帝内经》神气篇——本神章节中,能找到原文,几乎一模一样。
《黄帝内经》神气篇——本神章节中有文: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则笑不休。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泾溲不利。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
看来,《辅行诀》是将《内经》的一部分内容独立成篇,并辅以方剂,详解医病之法。
同样地,《四圣心源》、《伤寒论》,其核心理论亦源自《黄帝内经》。由此可见,三者的理论本源相同。
(2)再谈谈方剂。
古时大医治病开方,皆依《汤液经法》,而实际上,用的就是治五运六气之法。其中,五运即五行。
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六气乃五行之魂,五行即六气之魄。人为天地之中气,秉天气而生六府(腑),秉地气而生五藏(脏)。
是以,治五运六气之法,又可称之为治五脏六腑之法,也可称之为五脏治法、六气治法。
《辅行诀》以五行(五脏)立法,书中所载方剂,与伤寒之方,多有类似。
而《四圣心源》六气解中,则详细记载了六气治法。
至于《伤寒论》,其以六经立法,事实上,太阳篇,或治卫气、或治营血,也可称之为治金、治木,缘由营卫分司于金木故;阳明篇,全言腑病;少阳篇,半言脏病,半言腑病;三阴篇,全言脏病。因此,伤寒诸方,亦可称之为治五脏六腑之方。
由此可见,三者皆可称之为汤液经法;略有不同的是,《四圣心源》与《伤寒论》自成体系,且理、法、方、药皆备,《辅行诀》与之相比,逊色了不少。
我们中医爱好者,初入中医之门,个人实在不建议从《辅行诀》学起。原因很简单,具备深厚中医基础之人,方能明白《辅行诀》之医理。
譬如“心虚则悲不已”,有点中医常识的人,都知道肺之气燥,其志为悲,为什么心气虚会悲伤哪?缘因心为火,肺为金,火能克金,心气虚,则肺金来侮,肺之气必盛,故肺之志悲现。常人对五行生克之理论,若非有深入的理解,则很容易疑惑。
而且,《辅行诀》所载之方,与伤寒之方多有类似,我们要是把《四圣心源》、《伤寒论》的方子研究明白了,也自然会明白《辅行诀》记载的医理、方剂。
注:以上为本人的一点学习心得,仅供大家参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