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郭传法 3天前
陈悦-平湖秋月.mp3
来自郭传法
00:00
05:16
组成: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人参各一两 甘草半两
用法用量: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生姜、薄荷煎,加地骨皮、天麻,或 咀,加蝉蜕、防风。治惊热可加芍药、干葛、黄芩;无汗加麻黄。
学海案∶“聚珍本”方末无加地骨皮。以下有云,此古方也。钱氏加甜葶苈半两,薄荷叶半两,名羌活散,盖阎氏注也。
为散剂,取其散行疾走之势,加生姜、薄荷针对表证明显时,侧重于解表;加地骨皮、天麻针对热势重,因热而痉时,侧重于清里;加蝉蜕、防风针对生风时,侧重于息风;惊热加用芍药、葛根、黄芩以清热生津柔筋;邪闭较重时无汗,加麻黄发之。
败毒散的理
①,本方原是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为小儿所设,因小儿元气未充,在抵御外邪时最易出现正气无力的局面,故需要加小量人参,补其元气,以“培其正气,败其邪毒”,“故曰败毒”,后来的应用推广至气虚外感的病症。
②,即然是败毒,那么它所针对的邪气必定是重的,如疫毒、风寒湿之重邪。
外感风寒湿之邪,诸邪先是客太阳、滞经隧,故见头强痛、肢体酸痛。
在感邪之前有正虚的病理体质或有气虚的病理,都会使机体的逐邪外出之力打折扣,则邪气郁结在肌表,表阳被遏,可见憎寒壮热,脉反无力。
因为正气不足,所以当风寒湿侵袭之后,必有内陷,由表及里如强弩之始末然,最终可以出现湿邪悬停胸膈、阻滞气机,可见胸膈痞闷、舌苔白腻。
③,湿邪悬停于胸膈、寒邪随之,上可束肺,则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下可犯胃,则呕哕寒热。
败毒散的药
①,汗出自阳而源自阴,气虚则营卫不和,不能鼓动津液化汗,故用人参,一可扶正祛邪,二可鼓动羌活、独活、柴胡、前胡之药力各走其经。
②,羌活、独活辛温发散、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其功在表,在其发散之势中有托邪外出之力。
③,柴胡宣疏表邪,透也;川芎活血行滞,动也。二者助羌独解表,通痹止痛。
④,茯苓渗湿、前胡化痰,桔梗宣肺、枳壳宽胸,一升一降,宽胸利气,渗湿化痰。气机通、风寒解,痰湿化、咳嗽止。
羌活、独活、柴胡、川芎走其经;茯苓、桔梗、枳壳行其府。如是则表里同治、托邪防陷。
疮疡、痢疾初起,而有上症者,亦可选用败毒散。
疮疡、痢疾初起虽然不是外感风寒湿之邪,但是二者都涉及到营卫不和、营血凝滞的病理。
疮疡发生在肌腠血气。正常情况下肌腠阳明气血通行无碍,如果肌腠的血气发生郁结,卫气阻而营血滞,郁而化热,腐败血肉,化为疮疡,败毒散以羌独以透表、川芎以和血、桔梗枳壳以升降气机,加金银花、连翘以清热毒、除疮疡,减人参之益气不用,此时方名银翘败毒散。
风寒湿之邪侵入机体,悬停于胸膈,待至气虚到一定程度,湿邪陷于阳明胃肠,与胃肠之络中的营血盘结而发痢疾。桔梗枳壳升降气机于府,则浊邪下、清阳升,羌独二活透发邪气于肌表,则正在陷下之邪从上从表而解,此谓“逆流挽舟”也。
败毒散的药物作用趋向涉及气的升降出入,气的升降出入枢机在脾胃,方中虽有人参,因为其量小,却不能体现其健脾作用,它的实质仅是稍稍益气,以取其鼓动之力也。败毒散所针对的毒邪一般比较重,虽然同时有气虚,但是如果过于补益则有碍气凝机之弊,即所谓“虚不受补”也。
败毒散进入机体后所能达到的气的升降出入。气入,人参益气也;气出,羌活、独活、柴胡透发也;气升,桔梗、柴胡升阳也;气降,前胡、枳壳降气化痰也。整体达到气流通而痰湿之邪无留滞;阳升提而寒湿之邪不陷下。
教科书把败毒散放在扶正解表剂里,严格的说,我认为它不能属于扶正解表剂,一者,人参仅是让阴阳自和力动起来而不能真正达到益气扶正的目的,二者散剂用生姜、薄荷共煎,生姜、薄荷量比反而是大的,取其散行疾走之意,所以也不能让益气扶正成为主要作用